遴选优秀机关干部全脱产驻村工作:寻资金找项目,聚民心帮民富
本报讯(记者 周前进)12月25日,记者走进广元市元坝区元坝镇五一村,300亩猕猴桃园整齐划一,猕猴桃苗正茁壮生长。村民徐广平笑呵呵地说:“园区建设得这么好,得感谢赵书记。”徐广平所说的赵书记叫赵兰波。作为今年从广元市农业局下派到该村的 “第一书记”,赵兰波一心一意为村民办事,从项目资金争取到园区道路和小水利配套等工程建设,都留下了他辛劳奔波的身影。
选派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四川省今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第一书记”帮扶,促进后进村转化。一年来,四川省各地各部门通过个人自愿、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察等方式,遴选785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分别派驻班子不团结、软弱涣散、需要整顿的“问题村”;党组织书记素质不高、“双带”能力不强、进取意识衰退的“困难村”;新农村基础薄弱、村容村貌较差的“缓慢村”;产业发展思路不清、增收致富成效不明显的“贫困村”,帮助解决突出问题。
四川省要求“第一书记”全脱产驻村工作,原单位要整合资源,对选派干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所在村解决实际困难;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定期组织农业、国土、计生、信访等部门对“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提供政策、法律支持。下派干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同时,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定期群众评议,严格“召回”制度。
各地“第一书记”驻村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以群众需求为信号,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千方百计寻资金、找项目,接地气、聚民心,促增收、帮民富,促进工作薄弱村基础设施改善,形成主导优势产业,为后进村全面发展装上“新引擎”。今年3月,华蓥市委农办干部杜海洋到天池镇王家坝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9个多月来,他带领村民修路修水利,建花椒基地,发展乡村农家乐,村民人均增收1260元。王家坝村也从后进村成为 “后劲村”。“我们的目标是,争取用1-2年时间,成为先进村。”杜海洋说。
一年多来,全省“第一书记”帮助帮扶村制定发展规划7000多个,新上一批致富项目,化解矛盾纠纷2万余起,办好事实事2.3万多件,一批“干群紧张村”变为“干群融洽村”,产业落后村变为产业示范村,夯实了后进村发展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眉灵)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批复,同意广安市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该项目起于巴(中)广(安)渝(重庆)高速公路兴平段,经广安市前锋区、华蓥市至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与巴广渝高速公...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