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颁发首张家庭营业执照
近日,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廨院村4组村民李小燕领取了“华蓥市上林苑种植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为华蓥市首个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业主。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家庭农场要在短期内红火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难题。
□游青 张彪 本报记者 陈君 文/图
符合条件多 注册户数少
尽管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但截至5月13日,广安市正式注册“家庭农场”的却仅有5家。“符合注册条件的农民业主并不少。”点击电脑中的企业登记资料信息,华蓥市工商局登记股股长袁岳建说,家庭农场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国家今年才赋予其正式的名称。由于目前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注册方法和经营范围等没有明晰的标准,导致有的种养大户已在尝试这种经营模式,却不知道自己就是家庭农场的雏形。另一方面,农户申请家庭农场注册时,工商部门又只能以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办理。
从2008年开始,华蓥市永兴镇白家龙村村民白瑞元就带着妻儿,在100多亩土地上,种蜜橘、养土鸡、建猪场,现已发展为年收入100余万元的规模农场。“中央1号文件说了办家庭农场要给予补助奖励,但现在还没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白瑞元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些因素,他暂时不会去注册家庭农场。
规模土地少 前期投入大
尽管李小燕是华蓥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家庭农场主,但她还是觉得发展太慢了。
早在8年前,李小燕在华蓥市城区开办了一家火锅店后,就萌生了建立自己的蔬菜和肉类生产基地的想法。“但要租到成片的土地太难了!”李小燕回忆说,因为1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地,建生产基地的想法搁浅了。
今年,看到中央1号文件鼓励建家庭农场,李小燕再次燃起这个念头。她和家人回到老家廨院村,反复和乡亲们沟通,在支付租金后,终于成功租到100亩成片的土地,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养殖鱼类和中华鳖等。
最初,李小燕计划总投资300万元。从3月6日一期工程建设后,短短2个月时间,上林苑种植农场已经花掉了200余万元。经过重新估算,李小燕发现实际投资额要超出计划100万元,家庭农场才能如期完工。由于缺乏融资渠道,李小燕只能将火锅店作抵押,向银行贷款600万元。尽管为自己的家庭农场勾勒了许多蓝图,但对于李小燕而言,农场什么时候才能盈利,仍是个未知数。“就目前而言,即便注册成功,也难以获得较好的融资渠道。”袁岳建说,这对农场主的融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新闻推荐
华蓥市高兴镇公开选拔三村联合党总支书记,吸引一批机关干部前来报名——□游青本报记者陈君7月11日,华蓥市气温逼近35度。正式上任刚半月的华蓥市高兴镇高兴村、花庙嘴村、谭家桥村联合党总支书记...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