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条河,蜿蜒曲折,横亘在华蓥市高兴镇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申群举挽起裤腿,拎着鞋子,小心翼翼地踩着河中的石块艰难过河,脸上写满了无奈。
三年后,一座桥,横跨两岸,昔日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的沟堑变坦途。申群举一手撑起雨伞,一手拉着孙子,走在建好的“母亲桥”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多亏王老板捐资修建了母亲桥,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汛期过河难问题了!”8月20日,走在建好的钢筋水泥桥上,申群举对笔者说道。
申群举口中的“王老板”,就是华蓥市华兴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荣。
年近六旬的王仕荣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嘴村人,小学毕业后便出去打拼,学过木匠、搞过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南北闯荡,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王仕荣,成立了华蓥市华兴实业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2012年,王仕荣响应政府号召,决定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那年春天,他回老家探亲路过小河边时,看到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左摇右摆地走在河中的几块石头上,祖孙俩颤颤悠悠,老人踩踏的石块一翻,双双落入水中。所幸河水不深,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条河连接着马家嘴和葛马桥两个村,由于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踏着河中裸露的石块过河。遇到下雨天,出村入镇都得从很远的地方绕行。虽然两村都商议过修桥,无奈因为缺乏资金,最终只能搁浅。得知此事后,王仕荣当即决定投资10余万元,修建这座宽5米,长10米的“母亲桥”,了却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王老板支持家乡的实际行动,远不止于此。”据马家嘴村村主任韩华本介绍,近年来,王仕荣在村里先后捐资修建了“母亲一桥”和“母亲二桥”,还将村里约4公里的泥土路改建成了水泥公路,让村民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投资近50万元,将一处垮塌的小水塘扩建成占地1.3公顷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周围20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灌溉用水难题;村里的海军希望小学建成后,王仕荣主动赞助360套桌椅,帮助学生早日入学。除了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外,他还积极动员华蓥市商会每年在华蓥市选择10名贫困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仕荣告诉笔者,他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让家乡人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据了解,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2015年,马家嘴村实现人均年收入3500余元,全村110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新闻链接:
近年,华蓥市把社会扶贫作为有力补充,大力实施“互联网+脱贫攻坚”工程,形成干部、工商户、居民户“N+1”大扶贫格局,探索建立“企业联贫帮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支持领创等企业在贫困对象家开办“扶贫车间”,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企业统一培训、指导、服务、收购,带动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86个贫困家庭年增收近1万元。
(刘秦君 本报通讯员 邱海鹰)
新闻推荐
自“红盾春雷行动”启动以来,华蓥市工商质监局集中力量对全市汽车销售、汽车维修、配件销售和改拼装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照经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商业贿赂和商标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