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舟
为完成“2016年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华蓥市对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贫困户劳动者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并推荐取得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通过发展养殖、种植等庭院经济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到三个增收项目,为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创造有利条件。
扶贫,就是要让贫困户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贫困户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却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一个现实: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存在人穷志短、过一天算一天、破罐子破摔等安于贫困的心理,甚至还有部分人沉迷赌博、在家坐等救济或者隔三岔五就找政府要临时救济等,有这些行为的贫困户成为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扶贫要先扶志,治贫要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贫困户安于贫困、不思进取。因此,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要特别注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精神贫困问题,通过立标尺、树典型、指路子、重奖励等多种方式增强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志气和信心,彻底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把辛勤劳动作为脱贫致富最大的“法宝”。
扶贫战线上的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也要改变“帮扶贫困户就是送钱送物”的落后观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为每一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到几个增收项目,并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和相关的政策作为“支点”,撬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经营等能长久脱贫的产业,鼓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晓东华蓥记者站杨天军)9月13日,华蓥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前往该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纳税服务大厅,缴纳上月的石灰石资源税。“税收负担下降了约40%。”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