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现有贫困村25个、贫困群众3038户8474人,79%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总数73%,扶贫难度大、成本高、压力大。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该市积极创新举措,实行“造血扶贫”,全市以争创全省脱贫攻坚示范县作为奋斗目标和工作原动力,加大扶贫力度,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连片开发产业
促贫困户增收
扶贫究竟该如何扶?“首先就是连片开发产业,带动经济增收。”唐协建说,该市坚持“企业+基地+专合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发展模式,连片打造以葡萄、蜜梨、花卉三张名片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6000公顷,带动728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实现利益共享,户均年增收达1780元。同时,坚持“强村带弱村、富村帮穷村”,引导仁和村将37.3公顷李子产业延伸扩面到贫困村伍家坳村,带动37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元。
“唐局长、唐书记,这么热的天你们怎么又来了。”“来看你玉米收了没,组织几个人晚上加班来给你拨玉米籽。”近日,记者随广安市华蓥市委宣传部程佳和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协建一走进华蓥市天池镇伍家坳村4组贫困户杨远文的院坝里,正在捡玉米的杨远文就同大家招呼开了。因肢体二级残疾贫困的杨远文,2014年纳入***对口帮扶,由市委办牵头,在国家和政府的帮扶下,不仅为他改造了住房,还修建了圈舍,现如今家存栏鸡70只、猪10余头。杨远文告诉记者,上半年已卖出10头猪,收入两万多元,是政府帮忙搭建起销售平台。“党和政府都支持我,干部都关心我,一定争取从贫困走向富裕,不能拖后腿。”杨远文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的记账薄给记者看。
在华蓥市天池镇伍家坳村五组贫困户何天禄家,何天禄带记者参观了帮扶建立起来的庭院经济作物产业和他的羊圈,何天禄指着他的羊羔满脸笑容的说:“这都是干部的功劳。”原来, 2014年国家帮扶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的实施,干部们送来了2只羊后,又经常来家里指导技术,“现在存栏有34只羊,能卖2万元余元,但我还舍不得卖,我要让这些羊羔代代繁殖,发展更多的羊群,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说完,他又转身指着另一边的圈笑着说,“那边还养了20多只鸡、40只鸭,有党的好干部我们就有盼头”。
强化基础设施
打造安居家园
走进天池镇伍家坳村,水泥村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族,新建的小洋楼掩映其中,一派安居和乐之景。
据唐协建介绍,这些年华蓥市全面强化基础设施,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该市全面启动贫困村断头公路延伸联网闭环、窄路加宽、道路安保三大工程,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实现村道主干网络全硬化。协调推进贫困对象集中饮用水、供电设施、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供电保障率、广电网、互联网覆盖率均达100%。
打造安居秀美家园,推进全域生态修复。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选址、统一户型设计、统一配套服务”建设思路,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定居、能致富”为目标,全年计划实施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118户356人,提前启动实施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337户980人。计划实施C/D级危房改造164户、五改三建1213户。实施全域水土保持、低产低效林改造及抚育管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乡镇饮用水源地建设、集中供气沼气工程、贫困村垃圾池建设、滑坡治理等重点项目。目前,新(改)造及抚育林地合计298公顷、修建垃圾池163口。
挖掘社会扶贫潜力,拓宽扶贫方式渠道。该市深入实施社会扶贫专项行动,大力宣扬社会扶贫典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化企业联贫,领创电子、腾扩等企业创新扶贫方式,探索“扶贫车间”,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带动8个乡镇(街道)186户贫困家庭年增收8000~10000元。
扶贫扶志两相结合,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注重扶志气、扶正气,加强贫困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感恩教育,探索出溪口镇平桥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向约束制”模式,帮扶人与帮扶对象以村规民约议定双方责任,并针对每个贫困户的不同特点,为他们送去不同的励志格言匾牌,鼓励贫困户振作精神积极脱贫。引导贫困对象自力更生、主动作为,逐步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程佳 周宇 本报记者 周齐 文/图)
新闻推荐
按照四川省工商局、广安市工商局“红盾春雷行动”工作要求,华蓥市工商质监局积极行动,通力配合,全力推进“红盾春雷行动”有序开展。一是强化责任。组织相关股室队所干部职工对“红盾春雷行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