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 游青 本报记者 卢琴
“今年初开始,我们接到的订单源源不断,全年公司产值突破60亿元没有问题。”10月10日,华金润集团董事长赵贵海看着今年前三季度的运营报表,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华蓥,华金润仅是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一环。与华金润在华蓥的逐步扩大一样,华蓥市经历了从煤矿产业转型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华丽蜕变。
从“靠山吃山”到“科技吸金”
华蓥,曾经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煤炭工业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然而,随着资源的消耗,“矿尽城衰”的发展瓶颈也悄然来临:2009年,华蓥市被列入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发展之路在何方?
华蓥决策层深知:唯有转型,才是出路。
2009年3月,通过摸索和实践,华蓥市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产型企业跨梯度内迁西移的大趋势,决定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就业充分、财税贡献大、环保压力小、用地集约节约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集中一切力量和资源打造这一主导产业,由此,正式启动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
2009年5月,有着大半华蓥股东的广东领创集团利用假期回家乡看看变化。在当地招商部门的“强攻”与决心感召下,选择在华蓥投资。当年10月,华蓥山领创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这也是华蓥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
领创开头,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大幕由此开启。据华蓥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领创之后,国雅、华金润、兄弟时代、中雷电子……一批来自深圳和江苏等地的电子企业纷纷入驻华蓥。
从“一枝独放”到“百花争艳”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华蓥市决策者们心中,引进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仅仅只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迈出的第一步。经略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华蓥数字硅谷,坚持以建设城市的理念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平台,倾力打造总部基地、生产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三基地两中心”),这是未来一时期华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任务。
2011年以来,华蓥市站位全省全广安发展大格局,积极构筑转型跨越主支撑,全力掀起“产业园区建设大会战”,着力打造全国电子工业城。
该市高水平建设产业混杂、物流集中的工业园区,向“生产、生活、产业生态”相融一体的产业新城跨越,为大规模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奠定平台基础。按照“民间资本建设、政府统一承租(回购)”方式,建成了首批10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容积率达2.7,与按照传统模式建厂房、引企业相比,增大了3-5倍土地供给,“楼宇经济”模式凸显成效,确保了转移企业一旦进入华蓥,即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进园入孵。
如今,华蓥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已逐步完善,企业产品既有电子线材、高低频变压器、光学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又有电源适配器、电壁炉、锂离子电池等部件,既有电子电阻电容、多功能耳机、USB等前端产品,又有LED灯具、手机整机、平板电脑整机等终端产品,形成了高度关联、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了从零部件加工到手机整机生产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华蓥市中小企业孵化园现已入驻华金润集团、旗邦微电子等20余户企业,仅2015年就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税收达6000万元。
从“生产功能”到“创新服务”
“现在,之所以订单做不完,是因为我们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手机的开发设计。”华金润集团副总经理马波介绍,如果客户想做一款手机,提出要求后,公司最多20天就能出一部样机。在马波看来,囊括了手机设计、开发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才是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要长久持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好的途径就是科技创新。2014年,渝广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跻身四川省重点项目前100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户,工业园区企业新授权专利29项,新申请产品专利126项,2项科技创新荣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的创新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大规模;另一方面,要瞄准产业中高端重点发展。”华蓥市经信局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想要入驻中小企业孵化园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我们已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只引入有实力且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条的电子信息企业,努力实现由生产型功能主导向创新服务型功能主导转变。”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发展的导向,更体现在了招商引资策略的调整上。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主攻方向,华蓥目前全力以赴跟踪对接整机研发制造企业、方案设计公司等具有支撑性、带动型的大项目,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东阁华蓥记者站苗贵华)今年以来,华蓥市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公平的法律援助服务。该市积极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