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 王婧文 本报记者 卢琴
近年来,广安市以“法律七进”为载体,着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法律知识滋润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华蓥市双河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该校在法治宣传过程中,确立了“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普法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法治教育,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规范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鲜活载体将法治意识根植于心
近日,一走进双河小学的博雅楼,该校精心打造的法治长廊就映入记者眼帘,置身其中,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一日三省吾身”……一条条法治名言张贴在长廊上方,左右两侧墙壁上则是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画、法治小故事、法律案例。
“这个法治长廊张贴的名言都是学生们最喜欢或者最推崇的话,旁边的法治宣传画则展现并解释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知识。把法律知识用漫画、案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浅显易懂,很受学生们欢迎。”该校纪检员、教导副主任江华告诉记者。
“通过这些案例,让我明白了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道理。”该校六年级九班的学生陈昱涵说,同学们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来到法治长廊观看这些宣传画,并从中得到感悟。
模拟法庭将法律知识用于实践
“现在宣布开庭……”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庭庭审正在进行。与平时不同的是,参加庭审的所有角色,都由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来扮演。到场的有“人民陪审员”“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警察”“被告”“监护人”……庭审现场有模有样。
几名小学生威严而生动的法庭模拟,给在场观摩的15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直观、新颖、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类似的“庭审”在双河小学已经屡见不鲜,江华向记者介绍道:“学校一直将‘少年模拟法庭\’作为一项特色工作来抓,庭审现场的‘审判长\’‘书记员\’‘公诉人\’‘被告\’‘原告\’等角色均由在校学生扮演。通过以案说法,正面引导、反面警示,更直观,也更鲜活生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通过“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得到了灵活运用,既让学生演员们在体验庭审过程中明晰法律知识、明辨是非善恶,自觉接受法治教育,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也让在场观摩的学生同样受到良好的警示教育。
主题活动让法治教育形成常态
该校六年级六班的王思杰最喜欢每周二下午,因为那天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双河小学的法治教育课。“老师会在课堂上教我们很多的法律知识,还会用某个案例,引导我们进行辩论,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王思杰说,自己还会把这些法律知识分享给父母、邻居、亲戚,大家送给他一个外号——“编外法官”。
不仅是法治教育课,该校手抄报、演讲比赛、法治征文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也深受学生喜爱。“除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外,还定期对学校负责法治宣传工作的老师进行业务培训。”江华说,“通过法治与安全教育课、‘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开展了法治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参观看守所等各项活动,校报《阶绿》还开辟了法治教育专栏,法治教育在我校已形成常态。”
形式多样主题活动的开展,让该校全体师生了解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学校的法治化进程也在有序推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校获得了县、市、省级的多种殊荣和奖励。
如今,该校法治与教育、法治与文明、法治与安全、法治与师德、法治与学校的发展“同伴同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周松林)日前,华蓥市印发《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