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年,在四川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市中,广安华蓥市名列其上。这个地处革命老区华蓥山中部的贫困县市,脱贫难度大、时间紧、任务艰,为何能顺利攻坚脱贫?华蓥市各级干部笑着诉“苦”:“压力山大呀!”
层层施高压
责任落实到人
近日,笔者来到华蓥市天池镇伍家坳村。村民谢光玉老人的家门口挂着一块大红牌子,格外显眼。这块大约两尺见方的牌子上,贫困户***信息一目了然。谢光玉老人说:“这是市里制作的‘***对象帮扶告示牌\’,不仅我看得懂,外人也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想做假活路就没门了!如果做不好,还要受惩罚。”
“不只是有牌牌儿,”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告诉笔者,“每个村口还有一个电子屏,每天滚动显示村情民情、致贫原因、脱贫规划、扶贫政策、帮扶措施、脱贫成效等内容,每月都要更新,哪个都看得到,哪个敢不使劲儿干?”
除了落实脱贫惠民政策以外,华蓥市委、市政府还不断施高压:下军令状,开誓师会,文件化细分职责……据统计,仅年,华蓥市召开“四大家”领导及市级机关、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脱贫攻坚专题会议达次,出台相关文件多号次。
追责与奖励
全部兑现
“不仅做到定人、定责,还要定时、定查来评估是否完成,完成得好坏,再予以奖励和追责,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闭合机制。”华蓥市委书记肖伟华说。
首先是“自查”,坚持每月一自评,组建了个自查评估工作组,每月对拟退出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开展自查评估,对照标准“找茬挑刺”;然后是“互相查”,个乡镇(街道)随机交叉检查,既交流经验、又比学赶超;同时还有“领导查”,实行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双组长”督查制,对脱贫攻坚任务特别是重点工程任务实行周督查、周通报、月考核,点名道姓、揭短亮丑。
关于追责,也有硬标准和考核机制。对个人履职不到位的,给予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扣发年度绩效考核奖等处理,并视情节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对工作滞后的乡镇(街道)、帮扶部门连带考核、连带追责,并在市电视台设立脱贫攻坚先锋榜和曝光台。
有罚更有奖。不只奖钱,还有重用提拔。奖励规定中明确说明,对脱贫攻坚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在所有的脱贫措施当中,发展产业是最长效、最根本的脱贫路子。华蓥市将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链条之中,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从而推动脱贫攻坚由救助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葡萄、花卉、蜜梨是华蓥的三大特色产业,华蓥市采取“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连片发展三大产业近.7公顷,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务服务、反租倒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元以上。此外,鼓励种养大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向贫困户提供优良品种,依协议价或者市场价全数回购。庭院经济也成为产业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华蓥市量身定制庭院经济发展规划,让贫困户实现增收。值得一提的,华蓥市还采取了“村集体公司+贫困户”模式,在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将村内闲置资产以入股形式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同时,还通过推进资源资产化,让贫困户分享资产收益。
为发展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达到贫困村人均6元以上的标准,华蓥市将本级脱贫攻坚专项预算从万元追加至万元。目前,全市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6个年整体“摘帽”的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年收入元,超过省脱贫标准,贫困对象人均年纯收入达元。
下一步,华蓥市将整合扶贫资金万元,重点解决部分已脱贫对象的后续保障与产业发展问题,确保持续增收奔小康。
(任然 本报通讯员 邱海鹰)
新闻推荐
日,广安华蓥市一家民营企业的年会有些特别,老板拿出万元办了桌“坝坝宴”,邀请公司员工一边吃坝坝宴,一边看员工自己编排的节目。公司一位负责人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增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