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武
我是1975年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道路的,到2010年退休,整整35年从未间断。同行说我放弃了改行或晋升的机会,太不值得,可我觉得读报写稿让我受益匪浅。
1975年10月,邻水县委宣传部通知我到县委报道组上班。上班第一天,报道组负责人告诉我,报道组的工作就是看报纸、写稿子。然后,他指着墙上挂着的《通川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日报》对我说,这三种报纸分别是地区党报、省级党报和中央党报,报道组的工作就是给这三级党报写稿。开初半个月,我天天坐在办公室看报,并将报纸上刊有邻水的稿件剪下来贴在用稿登记簿上。半个月后,报道组负责人就叫我单独下乡采访。我记得第一次是到柑子乡采访把陡坡地改成梯土的情况,回来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稿件,交给负责人看后,他叫我用复写纸抄写三份,分别发给《通川日报》、《四川农民报》和县广播站。遗憾的是,除县广播站广播了外,《通川日报》和《四川农民报》都未采用。后来,报道组的负责人告诉我,写稿子要多看报纸,学会抓点子,采访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挖细节。1976年4月,县广播站因缺少编采人员,将我正式调到县广播电视局,并担任宣传股股长。1984年,县委报道组仅有的两人一个晋升为副部长,一个调到县委办公室任职,县委宣传部又决定将我调回县委报道组。
到县委报道组后,我针对报道组通讯员少、党报用稿少和订阅少的实际情况,狠抓通讯员培训和党报党刊发行。从1985年开始,由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读报活动,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并每年都争取由县委发一个文件,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上头条,同时由县委对全县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到1990年,全县共建立了100多个业余通讯报道组,有通讯员500余人,其中坚持常年写稿的骨干通讯员近100人。全县向三级党报党刊发稿近1万件次,被采用的有3000多件次。其中被省级和中央级报刊采用的稿件近200件次,填补了过去未在《四川日报》用过头版头条的空白。三级党报党刊的发行量比1984年增加了近1倍。《通川日报》由原来的2000多份增加到近5000份。《四川日报》的发行量由原来的1000多份増加到了2000多份。全县还在乡镇机关、学校和厂矿,建立了100多个读报小组,每周定期开展读报学习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党报、多订党报、多读党报,以增強党报的影响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改变了邻水新闻报道的落后面貌。
35年来,我把新闻写作和党报党刋的发行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亊业,坚持自学,刻苦钻研,勤奋笔耕。共为市级以上报刊或电视台投稿近1万件次,被采用的有近5000件次。共写新闻论文20多篇,被采用的达10多篇。其中,关于《做好私营企业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被四川新闻界和人民日报读者之友发表后,获云南社科联和深圳市社科院优秀论文一等奖。《把青春献给人民》等稿件在《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原中共邻水县委书记贾松青、向志习都说我是邻水当之无愧的“首席记者”。我还先后被《通川日报》、《广安日报》聘为记者站站长,被《四川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已故的新闻泰斗甘惜分1995年1月来到邻水,为我题写了“墨赋华蓥写春秋”的条幅。1990年,我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新闻出版工作者”,受到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新闻推荐
在华蓥市禄市镇六水沟村,由业主带动当地农民,于去年春天利用撂荒地、山坡地种植的800亩特色农产品“绿珍珠”——“九叶青花椒”,今夏喜获丰收,亩产达4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16元,总产值达510多万元。此...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