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华蓥山区,有一群常年穿梭在华蓥山脉的各个山头、让曾经荒芜的山头披上了绿衣的村民,带领这群人种树的是被乡亲们称为“女汉子”的张小平,自2009年以来,她带领华蓥市观音溪镇李子垭村、高坪村、跳石沟村,华龙街道柏木山村的数百户村民,在华蓥山建起了2万余亩油樟产业园,村民们都说张小平带领大伙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女汉子”带领乡亲进山种树
“在华蓥山种树实际上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的,没想到这一种,就停不下来了。” 近日,正在华蓥市观音溪镇李子垭村查看油樟树长势的张小平对笔者说。
张小平从小就生活在华蓥山区,父母早逝的她,早早地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也让她养成了大山一样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品格。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张小平也挣下了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小康的一份家业。
正当朋友都认为她将过上享享清福日子的时候,2009年,已经46岁的她却跑到了华蓥山深处的李子垭村承包荒山种起了油樟树。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小平认识了一个在宜宾种植油樟树的技术人员,了解到油樟种植的前景之后,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华蓥山区,也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山和低效林,何不来试种一下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2009年,张小平拉着自己的几个朋友在华蓥山李子垭村开始了她的种树之路。
“当时山里都是一人多高的杂草,我们就用镰刀、砍刀、锄头一刀一刀地砍出一条条路来,清理掉杂草,开始种上油樟苗。”张小平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有好几次我们都在山里迷了路,不过也难不倒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我们,还是慢慢地转了出来;至于手上、脸上被荆棘挂伤,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正当张小平等人充满希望地看着自己栽种的树苗茁壮成长的时候,2011年席卷南方的一场大雪击碎了他们的梦想,1000多亩已经长了一年多的油樟苗全部被雪压断冻死。
就此罢手,还是从头再来?痛哭之后的张小平在华蓥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择了“从头再来”,第二年植树的季节,张小平又带领着乡亲们奔赴深山,继续种树。
“我活着一天,就会继续种下去”
“因为油樟生长期比较长,所以这么些年来,一直是投钱,投钱,投钱……就连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但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只要认定了的事,就会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张小平经常对劝她放弃的朋友或家人说。
为了发展油樟产业,张小平不仅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将自己前些年购买的门市、住房等资产出售变现。
从2009年以来,张小平带领乡亲们栽下的油樟已经发展到了2万余亩。张小平说:“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已经栽下了这么多树了。”
据张小平介绍,油樟是常绿乔木,每年落下旧叶马上就长新叶,从油樟叶中提炼的樟油是国防、轻工、香料、医药、食品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原材料,每100斤油樟叶大约可提炼4斤樟油;油樟的根、枝、叶、木材都可以提取利用,樟木耐腐防蛀,是造船制箱、民用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
“只有前期投入比较大,后期管护基本上就是除草施肥;如果是树木成林后,就连除草都不用了。所以大伙说我们种的是一座‘绿色银行\’一点也不为过。”张小平说。
虽然油樟苗种下去一般要8年左右才进入出油的丰产期,但是张小平的油樟基地在2016年就开始炼油了,预计今年樟油将给张小平等人带来超过20万元的收入,并且以后每年的收入将逐年成倍增长,张小平多年的付出已初见成效。
在观音溪镇的山区种植了10000多亩油樟的基础上,张小平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旅游上。她在离华蓥城区只有几公里远的柏木山上,承包了数千亩荒山和低效林地种植油樟。
“不过我在这里种油樟,就不光看重它是经济作物了,我还想以油樟为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张小平介绍说,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不需要喷洒农药,完全环保生态。“你想一下,行走在这样一个香气四溢,还没有蚊虫困扰的生态园里享受夏日的清凉,那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嘛”。
目前,张小平正聘请专业人员对柏木山的油樟基地进行旅游发展规划,预计几年以后,该基地将成为华蓥、广安及周边地区市民康养度假、休闲运动、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李洪森 通讯员 周松林
新闻推荐
□李洪森华蓥记者站周松林广安、华蓥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张小平,自2009年以来,带领观音溪镇李子垭村、高坪村、跳石沟村,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村的数百户村民,在华蓥山建起了两万余亩的油樟产业园,犹如在...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