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龙俊帆
记者:请问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以下简称“华蓥山景区”)如何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
蒲长文:华蓥山景区坚持“多栽树、少修路”,做好山水林田湖文章,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下大决心引导关停一批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发展的煤矿、采石场;大力实施绿化彩化美化华蓥山活动,通过栽植四季彩色树种、培植草坪绿地及观赏花卉,绿化彩化美化华蓥山,预计到2020年完成生态景观效果提升1.8万亩、封育补植14万亩、人工造林3.4万亩;依托华蓥山特产,着力打造华蓥山系列绿色旅游产品,严把产品质量关,做到绿色生态、富有文化内涵。
记者:华蓥山景区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蒲长文:通过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使华蓥山成为川渝国际旅游精品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共享川渝客源市场;完善华蓥山石林景区、天意谷景区连接通道,做到游客互送、共享;做到共享资源,探索发展社会福利旅游,关注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做好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给予价格优惠,逐步推行“广安人100元畅游华蓥山”活动;实现共享成果,适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旅游用地及资源流转问题,让山区群众通过办民宿、农家乐及开发农产品、就近就业、资产入股公司分红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提高当地居民旅游发展受益度,实现“山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的愿景目标。
新闻推荐
维修中的道台院子。郑启和像。代市翰林院子侧堂天井。代市郑启和故宅。道台院子“皇恩宠锡”匾额。□李有毅本报记者胡佐斌文/图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3位的大姓,其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