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友志本报记者刘夏
6月27日早上8点过,前锋区桂兴镇双村村的前任第一书记赵德杰照常来到村里。他说,虽然目前处于第一书记轮换交接期,他仍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路上,来往的村民与赵德杰热情地打招呼,并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谁能想到,两年前他刚到村里时,受到的“待遇”与现在截然相反。
双村村位于华蓥山采煤沉陷区,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滞后。2016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为零,是典型的贫困村、“空壳村”。
2015年7月,赵德杰被选派到桂兴镇双村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后,他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与百姓交心谈心。然而,赵德杰的积极行动与老百姓的抵触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我们村也来过一些帮扶的人,但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做什么实事,我们还不是一样穷。”双村村7组贫困村民蒋泽兰不好意思地说,赵德杰刚来时,大家都不看好,认为他也是来走过场,对他很不友好,也不配合。
老百姓的不理解并没有让赵德杰萌生退意。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
“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们要靠洒水车运水到村里才能用上水,非常不方便,老百姓一直对此颇有微词。”赵德杰认为当务之急应解决村民的用水难题,于是立即与相关部门、单位联系,在村里安装自来水管道。2015年11月,该村多年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
“实点子”温暖“心窝子”。从那以后,村民对赵德杰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脱贫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2016年,赵德杰与村干部四处考察后,决定在村里种植450亩青脆李、50亩车厘子,以特色产业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破解“空壳村”难题。村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开垦撂荒地为发展特色产业作准备,以实际行动支持赵德杰。
养山羊、豪猪、生态黑鸡……在赵德杰“金点子”的引领下,2016年,双村村发展的各类产业为该村增加集体收入8万余元。在了解到村内多个企业都占用了该村土地的情况后,赵德杰计上心来——将企业占用的土地入股到企业,以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双村村集体经济因此增加了5万元。
“赵书记为我们村脱贫致富出主意、想点子,是真心为我们好!”7组贫困村民阳志辉开心地说,赵德杰是名副其实的“点子王”,他不仅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出谋划策,还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脱贫计划。阳志辉便是受益者之一。
“村内企业的职工长期上夜班,需要休息的地方。”赵德杰想,村里许多贫困户家里有闲置房间,如果将它们出租给企业,供上夜班的职工休息,岂不是两全其美?
2016年3月,在赵德杰的牵线搭桥下,阳志辉将自家闲置的两间房以每间每月200元的价格出租给企业,一年可增加收入近5000元。随后,村里的10余户贫困户也搭上了这趟快车。
就近输送闲置劳动力,搭建电商平台解决销售难题……赵德杰的一个个“巧点子”为村民们带来了好日子。如今,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们正阔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蓥山红葡萄园现场向果农学习采摘技术,便于助收。据了解,今夏四川省华蓥市的“甜蜜产业”4万多亩葡萄丰收,由于一些果农缺乏劳...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