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游青
最近,一组《华蓥市最全720度全景图》和《飞越华蓥》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华蓥市一名青年摄影师,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用航拍设备记录下了华蓥城区和13个乡镇(街道)、部分农村的美丽影像。
“华蓥,我的家乡太美啦!”“外出两三年,都认不出家乡了!”“蓝天白云下的家乡好迷人!”……全景图和视频上传网络后,点击量很快就突破了6万次。网友们留言说,航拍镜头中的家乡,没有雾霾,少了烟尘、污染,更多的是“华蓥蓝”“华蓥绿”“华蓥美”。
网友们看到的美丽华蓥,是摄影师用镜头对华蓥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实记录。近年来,华蓥市坚持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生态发展“加减法”,念活发展“绿色经”,使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减法”:铁腕推进减排治污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是华蓥市铁腕推进减排治污、持续增加生态投入和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华蓥市是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曾被称为“川东煤都”。从2009年开始,该市相继关停130余家安全无保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水泥厂、小纸厂,淘汰落后产能上百万吨。在此基础上加快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引进近60家大中型电子信息企业,形成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电子终端产品生产链条,并出口海外市场。
该市坚持走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雾霾、水流域污染、土壤安全等问题,突出重点,铁腕治污,大力实施工程治理减排、结构调整减排、管理减排等行动;以渠江流域为重点,实施水体综合管理与保护;以天池湖等控制单元为重点,实施水质稳定提升达标;以清溪河、漩溪河、庆观河等小流域为重点,实施严重污染水体综合整治等,确保水体水质持续改善;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行动等,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华蓥。
“加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清晨或傍晚,漫步华蓥市城北公园,享受“城市绿肺”带来的美,已经成为许多华蓥市民新的休闲方式。
“原来这里就是一片荒地,现在变成了公园,成片的绿树、湛蓝的天空、漂亮的步道,我们觉得安逸得很!”73岁的吴良金老人说,自从城北公园开放后,他和老伴就经常过来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
除了已建成的城北公园外,华蓥市还规划筹建了湿地公园、章广寨生态公园等城市园林,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为市民提供生态休闲的理想去处。目前,华蓥市城镇化率达到48%,并成功创建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四川省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
近年来,华蓥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换来了绿色发展的耀眼成绩单,也为城市和农村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美景。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植树造林力度,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点水域等生态体系和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和恢复,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该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初,开展了城市、交通、旅游建设“三大会战”,突出四大专项治理,强力整治城市扬尘污染,取得一定成效。
——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运输扬尘、工矿企业粉尘、餐饮行业油烟等领域专项治理,环保、住建等部门采取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全天不间断执法巡查等措施,督促企业和建筑工地落实各项环保要求;
城管、运管、路政、交管等单位严格执行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制度,建筑垃圾必须密闭运输,并按规定时间、线路、倾倒地点进行运输、倾倒;禁止脏车入城,对重点路段的街面及人行道,实行“吸、扫、冲、收”机械化保洁作业,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对矿山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督促业主加快破碎、筛分、落料、装卸、转运等工序除尘设施建设,实现粉尘达标排放;督促城区大中型餐馆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取缔污染特别严重的露天餐饮。
——为保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华蓥市制定出台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将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乡镇(街道),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同时,该市还积极推动排污企业自主提升污染治理工艺、完善污染治理设施。
一项项生态环保举措和环境治理成果,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逐渐成为华蓥市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形态。
新闻推荐
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545.6亿元,同比增长8.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9亿元,同比增长18.2%,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3.
□本报记者站姜慧兰林前本报记者龙俊帆7月23日,在广安枣山物流商贸园区某楼盘销售中心,市民伍建平正在咨询房价。伍建平是枣山镇伍家村人,常年在外打工,手里有点积蓄后,便打算在城里买套房子。左挑右...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