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宣 文/图
和许多做农业项目的人不同,宣州区溪口古树农庄的“庄主”程峥是一名“任性的”60后。从一开始踏入这一行,很多人就断定他“玩”不了多久。如今,2年过去了,古树农庄的火爆,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有力的回应。
阳光明媚的7月,站在溪口镇三溪渡古树农庄前的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一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地,杂草丛生。
一名“任性的”60后
绿油油的梨树枝头挂满了诱人的果实,一群土鸡在竹林里悠闲地踱步;丝瓜已经挂果,西瓜还在长个儿……农庄的主人、49岁的程峥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指挥前来做工的工人,一边要操心工人们的午饭。“在溪口梅龙大队下车,看到广告牌跟着走就是古树农庄了!”电话里,程峥对前来咨询的客人介绍着线路。放下电话,他歉意地表示,这几天确实事情太多,自己也没想到,夏日会有这么多客人前来山庄纳凉避暑。
程峥告诉记者,做农庄是他的一次任性的选择,也是一次再创业。从小生活在芜湖,安师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大学毕业后,选择落户宣城,在市区开了一家餐馆。因为主打农家品牌,生意一直非常红火。
在经营的过程中,经常有客人问他:你的菜是本地种的吗,有没有打农药?鸡能保证是正宗土鸡吗?虽然进货渠道是固定的,能保证质量,但程峥觉得,随着人们对食材关注度的提高,生态养殖发展应该是个趋势,里面能做出大文章。
与其从别人那儿买货,不如自己来干!搞养殖,虽然周期长点,投资多点,但有了回报之后,则有长期收益。动了这个心思,程峥就开始到处考察。四处一看,他把地点选在了溪口。“当时主要是看中了这地方的水好,水源充足,水质条件优良,非常适合我想要做的娃娃鱼人工养殖。”
转型下海搞养殖
面,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娃娃鱼等高档消费暴跌。
养也亏卖也亏,夹缝之中,娃娃鱼市场已步履艰难。程峥又一次开始考虑转型。
虽有雄心壮志,但家人和朋友并不支持。“餐馆生意这么好,还折腾啥?”劝说没有动摇程峥的信心。2011年,程峥最终选定在溪口三溪渡承包下一大块无人种的荒田,开始了他的娃娃鱼养殖。
起初的几年,程峥的娃娃鱼养殖顺风顺水,“当初,温室养殖的娃娃鱼都能卖到1500元/斤,如果是仿野生养殖甚至卖过3000元/斤。”然而正是由于行情火爆,当时不少人都开始一窝蜂的入行娃娃鱼养殖。
养到2013年的时候,娃娃鱼的行情就开始下滑,市场售价跌破每斤千元,等过了年关,价格更是直接跌到400多元/斤,“那时已经低于买鱼苗的价格了,但跌势仍没刹住。跌到之前卖一斤赚的利润,后来得靠卖五十斤才赚得回来。”程峥分析,一方面是规模上得太快,市场容量有限,供大于求;另一方
47岁开始再创业
这时,他得知溪口镇政府正在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程峥发现这儿很适合搞旅游,紧邻X004县道,附近还有朝天洞等旅游景观,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土壤、水质很适合种植果树发展家庭农场。如果在这些闲置的土地上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果树和蔬菜,再加入农家乐元素,春季可以观花,夏秋可以摘果,附近可以游山玩水,还能吃到真正的绿色农家饭。
“我当时想赌一把,再加上我本身学的旅游,对这行业也比较了解。”经过调研后,程峥开始有了点底气,萌生了转型旅游农庄的想法。
2015年,搞了五年养殖的程峥又一次开始了创业,这一年他47岁。“没有人相信我能成功,当时我口袋里穷的只剩下30块钱了。”程峥告诉记者,农庄的建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起初,他估摸着投入可能在200万元左右,可实际操作中发现,这远远不够。而在投入期,没有任何的收益,他又借贷了大量资金投了进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六家上门要债。”回想起当时的艰难,程峥笑得有点苦涩。
如今,他的古树农庄建好了大半,也营业了近一年多时间,程峥告诉记者,仅这一年,他就接待了近百个旅游团的预定,散客更是络绎不绝。
在古树农庄,每逢节假日,都能为来这里的客人准备好各种工具和食材,农历三月三做蒿子粑粑、冬腊月打糍粑、杀年猪,或者让客人亲身体验摘水果、挖野菜、做年糕、滚铁环……
“目前农庄才刚刚起步,未来还将要打造亲子游、养生游等多个旅游项目。”程峥信心满满地说,“虽然这一年接待的游客不少,被很多人夸赞,但我要做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单纯是个农庄,未来还要卖服务、卖健康、卖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华蓥市精心“烹制”廉洁教育“套餐”,为全市党员干部送上“精神食粮”,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火墙”。该市抓住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关键时间节点强化党风廉政教育,通过手...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