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游青
今年6月29日,华蓥市政协派驻禄市镇大坡老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周明川,因病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年仅58岁。这位朴实的共产党员,用纵横往来的生命铺就了大坡老村的脱贫致富之路,在干部群众中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不久,中共华蓥市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党的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共产党员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华蓥市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脱贫攻坚最坚实的保障,动员22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占扶贫一线工作力量的85%,始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把建强基层班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
在华蓥市的25个贫困村中,所有“第一书记”都是来自省、广安和华蓥市级部门或乡镇的优秀年轻干部,全部拥有大学学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既有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也有拥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
华蓥市把建强基层班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围绕脱贫攻坚干部人才需
求,统筹调配各级各类力量,全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脱贫攻坚队伍。
该市以乡镇换届为契机,紧扣当地发展定位、资源禀赋、产业重点,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调配到脱贫一线,有针对性地选拔46名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精心选配乡镇(街道)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有专门力量、有专职队伍。全面实施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素质化工程,及时调整充实140余名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上届增加40%,致富能人比上届增加54.3%。
华蓥市紧扣脱贫能力、脱贫实效,开展分类定级,倒排确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坚持逐一把脉、分类施治,创新实施“1+N+1”定点联动整顿机制(1名县级领导、N个市级部门、1名第一书记),对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村派驻工作组集中整顿,对班子不力、战斗力不强的村下派干部蹲点指导。近三年来,该市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9个,全面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以党组织结对共建带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按照“力量联强、工作联抓、资源联享、产业联动”思路,华蓥市积极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城乡党组织共建平台,全覆盖推动实现联动开发、联动攻坚、联动发展。
该市按照发挥职能、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互补原则,创新推行“市级部门+镇村”党组织共建模式,72个市级部门、10个“两新”党组织与13个乡镇街道、25个贫困村建立“多对一”帮扶对子。同步部署、连带考核结对共建党组织,对结对共建成效明显的,年终考核予以加分、给予嘉奖。2016年以来,华蓥市公安局等6个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被通报嘉奖。
该市坚持“因村、因事、因人”原则,大胆打破部门、条块限制,组团式选派一批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优秀专业干部一线挂职、对口帮扶。27名县级领导、72个部门单位、93名驻村干部(含“第一书记”、农技员)定点帮扶25个贫困村;组建乡镇(街道)、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非贫困村帮扶工作组,6名第一书记、5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结
对帮扶非贫困村;2697名责任人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对象,不脱贫决不脱钩。该市先后调整工作状态不佳的“第一书记”5名、驻村工作人员2名,严肃了驻村帮扶工作纪律。
把村级活动阵地建成基层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华蓥市抓实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以阵地建设规范化促进其作用发挥最大化。
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功能布局、统一规范服务”思路,该市全力推进贫困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先后整合资金1500余万元,高水平规划建成“1+6”(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个。
该市依托村级活动阵地优势,创新搭建“手机微党课”“电话远程课堂”等学习平台,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驻村工作组成员全程参加派出单位、驻在村双重组织生活;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新闻推荐
□本报采访组会场外阳光灿烂,会场内人心振奋。9月14日,中共广安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召开,既总结了去年市委换届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又描绘了广安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加快建设美丽繁荣...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