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唐扬平:一句玩笑话让他成了种粮大户

来源:广安日报 2017-12-05 03:00   https://www.yybnet.net/

□华蓥记者站周松林

“我种出来的米,价格不高,品质有保证,城里很多市民都喜欢购买。”11月30日,华蓥市古桥街道办事处新民村村民唐扬平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说。

今年65岁的唐扬平,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种了一辈子地,干点其他的也不会,最拿手的就是种庄稼。

“我是在小时候饿怕了,一看到别人有不种的地,就想揽下来种上庄稼。”唐扬平说,在他刚刚十几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经常是饿得心发慌。渡过难关后,他就记住了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手中一定要有粮。

唐扬平说,他之所以要当种粮大户,主要是不忍心看着土地荒废。唐扬平所在的新民村离城区较近,许多村民进城务工或经商,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许多农民也因家中没有劳力,逐渐将土地撂荒下来。

“这么肥沃的土地被荒起来,好可惜嘛!你要是不种,就把土地拿给我帮你种

嘛!”唐扬平说,因为这一句“玩笑话”,当时就有好几家人将自家土地给了他,让他去种。短短几年时间后,唐扬平耕种的土地就达到了30余亩。

凭着他丰富的种田经验,哪块田需要的肥料多一些,哪个季节要防治什么样的病虫害?他都了如指掌。所以,唐扬平种地的肥料、农药的成本也比别人低得多。

“种地要讲究恰到好处,每块田土的肥力不同,所需要的化肥和施肥的时机也不同;季节天气不同,虫害发生的时间也不同;别人大都是等虫害发生了再施药,我是先施药预防,这样既不会发生虫害、打药也少,稻谷农药残留也少得多……”唐扬平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啥时候也不能放弃!”唐扬平说,他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将撂荒的土地收拾出来种上了庄稼,后来,他所在村民小组,以及其他各组家中缺劳力的村民也纷纷将地承包给他。

直到现在,唐扬平已经承包了150余亩地。

“现在,你手头的这150多亩地是怎么种出来的呢?”记者向唐扬平提问。

面对记者的疑惑,唐扬平介绍了他的种田“法宝”——他采取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植保、统一管理、统一机收“六统一”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种植。

“这‘六统一\’实际上就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改变以前的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实现粮食增产增收。”针对“六统一”的方式,华蓥市农业局局长吴禄辉对记者进行了解读。

“以前种稻谷最愁的就是收割,现在村里的公路四通八达,收割机基本上可以

开到每块田地,完全实现机械化收割,只需要拿着大麻袋在田边装稻谷就行了。”唐扬平说,“这也是我能够种植150亩田地的主要原因,要不然,这几万斤粮食让我两口子‘哭都哭不出来\’。”

喷雾器、收割机、脱粒机、旋耕机……如今,唐扬平拥有多种适合本地生产的农用机械,由于种的田地比较多,唐扬平每年都要购置一批农用机械,而购置农用机械,政府还要给予农机补贴;同时,近年来,政府对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也有很多扶持政策,更增添了唐扬平种田致富的信心。

“我是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红利!”唐扬平开心地说,“归根结底,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哪能成为种粮大户哟!”

新闻推荐

退矿还林 绿了山梁子 鼓了钱袋子

近年来,四川省华蓥市针对该市矿山企业相继关停并转,及时退矿还林,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矿山环境损毁区大力发展精品林业,带动当地群众规模化种植油樟树,绿了山梁子,鼓了钱袋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民谣之中看变迁2017-11-27 07:37
猜你喜欢:
评论:(唐扬平:一句玩笑话让他成了种粮大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