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山区农民的富“渔”生活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22 06:25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在渔塘捕鱼。

□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文/图

10月8日,对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新农科技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李天云等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他们的渔场,不仅销售了5000斤成鱼,而且还与重庆客商签订了一宗长期供货协议。

5年前,曾在外从事建筑业的李天云,见家乡不少水池塘堰被闲置,觉得有点浪费,便投资租下三岔河村80多亩水塘,带领乡亲们成立新农科技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然而,水产养殖不仅要靠技术,还要靠“天老爷”。2014年9月上旬,华蓥山突发山洪,李天云的渔场被冲毁,数10万尾鱼苗也随着洪水消逝得无影无踪。

面对天灾,李天云等人没有气馁,而是加固水塘,在防灾上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春节,李天云和乡亲收获了第一桶金——除去养鱼成本净赚了20多万元。

今年国庆节前夕,与华蓥市毗邻的重庆几位水产品批发商,到华蓥一带考察货源地,见李天云他们的鱼塘不但水质较好,而且交通也方便,决定把李天云的渔场纳入长期供货对象。10月6日,重庆批发商在前来现场签订供货协议的同时,还购买了5000斤成鱼。

“我们的渔场平均每年出水成鱼20万斤,每斤批发价5至7元,一年下来产值可达100多万元。”李天云自豪地介绍,“我们可以过上富‘渔’生活了!”

其实,在华蓥山区过上富“渔”生活的农民,不仅仅是李天云和他的乡亲,还有“敢吃螃蟹”的贺申华等一大批人。

贺申华先后在苏州、无锡从事餐饮业和大闸蟹养殖、销售长达20多年。见家乡有丰富的水资源,于6年前说服乡友,带着经商积累的资本和成熟的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回到家乡阳和镇鸽笼山村,承租350多亩土地,建起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并成立了拥有100个社员的黄金白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人们的心目中,江浙一带的大闸蟹是久负盛名的,但四川却很少有人专门养殖。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大闸蟹的需求越来越旺。”贺申华介绍,“今年以来,我们用螺丝、玉米饲喂的大闸蟹单只均重达2.5两以上,销售总收入超过200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近1万元。”

在阳和镇偏岩子村九龙溪古镇,当地村民按照“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建设中坚持依山傍水、因势而建,并融入旅游元素,塑造了河水公园、石拱桥、木质六角亭、中式马头墙等旅游景观;同时,专门兴建了300余亩冷水养殖场,以“渔”为媒,发展休闲渔业场所,引来不少市民垂钓品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金秋柠檬香

视觉新闻金秋柠檬香近日,四川省华蓥市高兴镇花庙嘴村果农在果园搬运刚采收的新鲜柠檬。该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区农民的富“渔”生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