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东方小学开展“唱童谣,赞家乡”主题活动。
□汪红波 文/图
今年2月以来,在全市教育和体育系统开展的“加强市情教育,弘扬广安文化”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中,各学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知、唱、行、践”为抓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富有吸引力的市情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促广安“四张名片”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家庭,推进特色教育不断发展。
学市情知识 弘扬广安文化
今年2月,全市各学校将广安市情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队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采取播放广安市情宣传片、发放广安市情宣传资料、观看广安市情展板、“学市情知识,讲广安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广安的风土人情,宣传推广广安的“四张名片”,让广安市情入脑入耳。
让广安学生了解广安市情。今年2月以来,全市各学校坚持从“知”入手,把广安市情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
除了讲好“开学第一课”,各学校还通过网络公众号、校园网、校报校刊、黑板报、LED显示屏等媒介,全覆盖、多密度宣传推广广安市情,使广安“四张名片”深入人心;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市情知识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在市情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在活动中,部分学校还组织学生阅读与广安文化相关的课外读物,加深学生对广安市红色文化的了解;结合综合实践、“三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微电影大赛、书法绘画比赛、故事会、主题征文、诗文诵读、学生采访家族长辈、口述广安历史等专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广安市情,推进特色“书香校园”建设。
唱歌曲童谣 赞美可爱家乡
学歌谣、唱歌谣、编歌谣、演歌谣……近段时间以来,在广安市各个学校,广安“四张名片”优秀歌曲及童谣推广、传唱活动正在开展。
为增强广安市情知识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市各学校紧紧围绕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建设家乡主题,组织专业力量,将广安市情创编成童谣、歌曲,并积极推广、传唱,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唱响爱国爱家乡主旋律。
此外,各个学校还把传唱、展演、推广富有广安特色的优秀歌曲和童谣融入“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大赛”“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将广安“四张名片”优秀歌谣传唱与争做“小平故里美德少年”、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在组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时,突出优秀歌谣传唱这一主题;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把歌曲、童谣传唱融入少年宫活动、少儿文艺演出、社区广场文化演出和群众性文艺活动之中,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谣,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少年儿童争相传诵的浓厚氛围。
走研学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在邓小平故居,学生们通过了解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轨迹和成长故事以及其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受邓小平同志的光辉历程和革命风范;在华蓥山旅游景区,学生们通过了解华蓥山游击队的战斗故事,感知广安红色文化,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开阔眼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在市情教育活动中,全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广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遗迹、乡土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及著名人物等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突出“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缅怀世纪伟人·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助推广安红色旅游胜地建设。
做公益小事 争当美德少年
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劝导、关爱帮扶、环保节约、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小红帽”文明劝导、“河小青”志愿服务、红色旅游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目前,全市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活动正轮番开展。
为巩固市情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全市各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办、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志愿服务队等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种公益活动,引领学生服务家乡、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争当美德少年,为保护和弘扬广安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今年春天,人头攒动的不只属于邓小平故里景区及各大商圈。思源广场、金安大道、洪洲大道……散步休闲,再与景观花...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