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吧、请“家教”、进书屋、学科技——
三月,乍暖还寒。正在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邻水县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学科技、用科技的新景象。许多农民不再迷恋老黄历和老经验,而是“时髦”地上网找销路、把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到“农家书屋”自学……用科技织出了春耕时节最靓丽的风景线。
□李晓奇 本报记者 李宇
“老把式”上网找市场
与过去相比,邻水县九龙镇、丰禾镇等乡镇的网吧里多了一些农民“顾客”。记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些农民过去很少上网,从电视上和人们的议论中得知网上有很多致富信息,便走进网吧,上网查看今年春耕“流行”的种子和技术,或在网上“市场”探探销路。
石滓乡大步口村蔬菜种植大户包长春,过去是通过传统模式销售蔬菜,今年依靠互联网,轻轻松松地找到了买家,20多亩大棚蔬菜已经被订购一空。冷家乡溜石壁村蘑菇种植专业户林华兵,通过上网得知重庆等地蘑菇畅销的市场行情后,坚定了今年扩大蘑菇种植规模的信心。这些种田、养殖的“老把式”感慨地说:“以前为了了解外地市场行情,要坐火车去调查,既麻烦又花钱;如今通过网络,不出门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行情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真是一举多得。”
一些精明的网吧业主也主动指导农民上网,同时搜集有关农业政策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供农民们参考,以此来招揽生意。
农技员上门当“家教”
这些天,邻水县45个农技站的数百名农技员格外忙碌,主动上门为农民当春耕“家教”。观音桥镇村民郭孝军深有感触,“镇上组建的农业科技宣传服务队上门指导春耕生产,又举办了专家讲座,面对面释疑解惑,今年春耕异常顺利。”
据了解,邻水的农技人员为了更好地服务春耕,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春耕“家教”活动,不仅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而且还为农民们印发了一些脐橙、生猪、大棚蔬菜等实用种养技术资料,手把手、心贴心地教给农民选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方法。
目前,邻水县已有10多万名农民掌握了一门实用种养技术,30多万名农民已确立了今年的种养项目。
“农家书屋”里学技术
近日,邻水县柳塘乡大河坝村“农家书屋”格外拥挤,来查看或借阅农技书的村民络绎不绝。“现在村里打麻将的人少了,都爱往‘农家书屋\’钻,这里已经成了农民的‘文化粮仓\’。”图书管理员老冯说。
走进“农家书屋”,朱家寨脐橙专业合作社的黄理事长和社员们正在“充电”。“我们入社的群众要把种植脐橙的技术狠狠地补一下。”黄理事长一边看书一边告诉社员们,整个合作社已栽了1000多亩脐橙,由于管护不是很到位,今年一些该挂果的脐橙未挂果,要根据农技知识,对症下药,争取不再出现这种情况。
目前,邻水县已经建成“农家书屋”286个,累计接待读者40万人次,有近6万名农民学到了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君)10月30日,“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在广安市邻水县授牌,成为渝广合作的首个“飞地”产业园。按照规划,“渝广共建产业园”将主要承接机电加工企业,力争到2016年,园区建成面积达25平方公里...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