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待君 陈村铭
7月19日下午,嘉陵区石楼乡一村一组。一幢破旧的瓦房里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9岁的婧怡急忙接通了电话。“婧怡,你们在家里好吗,在家一定要听奶奶的话!”
“妈妈,我们想你,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呀?”
简短的对话,让电话两边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们当爷爷奶奶的,不管怎么说对孩子都有些娇惯,不像他们父母要求那样严格。”说起孩子的教育,婧怡的爷爷张贵成一脸愁容,“要求严了,不仅孩子反感,我们还怕人说我们对孩子不好。”
“亲爱的爸妈,你们已经好久没回家了。我常常梦到你们,梦到你们给我讲故事,带我去买玩具。可是,梦醒了,一切都没有了。你们啥时才能回来看我?我等着你们呢。”这是嘉陵区太和乡松林湾村一组小学三年级的李虎写给在外务工父母的心里话。
然而,这句心里话却不仅仅属于李虎,对于许多像他一样留守在农村的孩子而言,等待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状态。
初见李虎时,他正坐在院子里的石磨上,独自望着远方发呆。李虎的父母很早就去南方务工,把他留给家里的奶奶。这一老一小彼此照顾,日子就在打水、养鸭、做家务中简单地度过。
6岁的张丽香已有3年多没有见到父母了,记者见到她时,她正独自一人坐在门槛上。
“你想爸爸妈妈吗?”记者问道,小丽香摇了摇头,但泪水开始的眼眶里打转。
“来哟,藏猫猫哟!”院子里,8岁的谢洪艺开始招兵买马。丽香听见后,马上跑了过去。
“你看嘛,这些娃儿一天到晚就是这样疯玩,弄得一身脏兮兮的,但他们感到很快乐……”张丽香的爷爷对记者说道。
其实,所有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本想通过背井离乡努力挣钱,为的是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可是,他们别离家乡在外打拼,留给了孩子太多的期盼与想念。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广安讯(刘苏阅记者余萍)12月16日—17日,在邻水举办的“百名企业家进邻水”投资推介暨签约仪式上,该县成功引进项目4个,签约13亿余元。12月17日当天,来自省内外109家企业的150余名企业家走...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