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刘老汉脱贫记

来源:广安日报 2015-09-12 18:51   https://www.yybnet.net/

□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徐瑜

刘老汉名叫刘伯胜,今年62岁,住在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7组,本来全家过着小康的日子,但6年前,老刘的妻子胡素珍遭遇重病,家中境况急转直下。去年以来,邻水县“***”工作全面启动,好政策惠及老刘家,去年底一算账,刘家脱贫成功。

9月7日,记者来到芭蕉村,了解了刘老汉的脱贫之路。

妻子患病 小康之家遭变故

刘伯胜和胡素珍1976年结婚之后就自立门户,在芭蕉山山顶建起了两间土墙房。一直以来,夫妻俩凭着一股勤劳劲,靠种地卖菜养育4个孩子,并在1990年修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那时候镇上有家碗厂,我和老伴就把种的菜挑到碗厂去卖。”刘伯胜告诉记者,那时碗厂人多,每天挑去卖的菜总能卖完,靠着卖菜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由于住在山上常年饱受缺水的困扰,他还自己掏钱在院旁修了一口蓄水池。

“这台电扇,还有堂屋里的电视,都是1992年我们组通电之后,我去县城买回来的。”刘伯胜一边询问记者热不热,一边拿出家中的“古董”——一台三峡牌电扇,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家是全组第一个买电视的家庭。

1992年,刘老汉家就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扇,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小康”之家,老刘家的日子要是能一直这样过下去,一家人也应该相当惬意了。可天有不测风云,6年前,胡素珍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能下地干活,刘伯胜的父亲身子骨也不再硬朗,不能再帮忙干农活。3个女儿相继出嫁后,家中只剩年幼的小儿子,养家的重担落到了刘伯胜身上,他一个人要种一家人的地,逐渐有些吃不消了。

“后来,老伴又被查出患有高血压、椎间盘突出,每天的药钱接近20元,每年还要住一两次医院,花的钱就更多了。”刘伯胜说,如此一来,原本不错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差。

不等不靠 花甲老人点子多

难道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条件越差,就越要想办法走出困境。”刘伯胜是个不肯服输的人,为了改善家中条件,已年过花甲的他卯足了劲,想了不少点子。

“老伴身体差,就不要她种地,干点轻松的活。”刘伯胜为了减少妻子的劳动强度,就让她在家饲养家禽家畜,“现在城里人都兴吃土鸡,她最开始养了40多只,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现在已养了100多只。”

而刘伯胜则将全部精力用在了种菜上。“以前我家的地离家远,后来我和村民换了一下,全部换到了家门口。”如今,刘伯胜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着南瓜、生姜、茄子、苦瓜等时令蔬菜;蓄水的池塘里栽满了空心菜;沿着山坡往下一直到芭蕉河边,则种满了玉米。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市政协机关学习“两个通报”开展警示教育

本报讯近日,市政协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新乡市纪委落实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的通报》、《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邻水县委原书记李隆...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刘老汉脱贫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