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李倩
10月15日一大早,邻水县兴仁镇玻璃村4组63岁的老人包一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包一合将一盆玉米倒在粉碎机里,拉下电闸,机器开始欢叫。不一会儿,金黄的玉米粒变成粉末。包一合高兴地哼起小曲,准备烧火给家中几头肥猪和猪仔煮食。
包一合和妻子都是残疾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靠着低保生活。因为贫困,如今包一合仍然住在5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的房屋里。这对老人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脱贫。原本打算多喂一些猪、鸭、鹅,可是村里线路老化,很多电器都无法正常使用,也无法用粉碎机粉碎饲料。老两口没有体力把粮食挑到镇上去粉碎。早日解决用电难题,是包一合和其他村民共同的愿望。
“玻璃村线路老化,全村只有两台变压器,无法承载负荷。”兴仁供电所所长冯华荣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去年9月,冯华荣带着职工们走遍整个村子,详细了解了村上的情况。不久后,玻璃村农网升级改造方案出炉:投资165万元,改造线路4.5万里,新增变压器4台。
没过几天,工人们进村了。村民们主动为他们送水,有的还把自家种的西瓜、梨子送给他们解渴。“大热天,看到他们来架线、安电桩,我们非常感动,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村民谢广林回忆说,因为电压不稳,不仅家里的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空调都不能用,连孩子晚上做家庭作业都看不清楚。
今年3月,线路升级改造完成,玻璃村沸腾了。村里的碎石厂又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村民们争先去厂里打工,赚取工资。村里的产业带动起来了,养鸡、养牛、养猪等适度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
饱受贫困之苦的包一合也坐不住了,买来6头仔猪,10多只鹅、20多只鸭,还专程买了一台小型粉碎机,信心十足奔“小康”。半年过去了,包一合家中的牲口长势良好。包一合掰着指头数起来:肥猪出栏了4头,鸡、鹅产的蛋都变成了钱。
“前不久,我又去买了8头仔猪和30只鸡来养。我想逐渐扩大规模,搞出一点名堂来。”包一合愉悦的神情之中充满希望,“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电力作为‘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能否发挥支撑作用对实现扶贫攻坚目标至关重要。”邻水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扬易说,全市***行动开展后,公司启动了电力扶贫计划,全面启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低电压台区整治工作,让电力点亮贫困群众的希望。
新闻推荐
“凤姐”正在表演。《脐橙歌舞》表演。“铁公鸡”(前左三)等众多巴蜀笑星同台演出。□邻水记者站曾涛本报记者胡苗文/图10月18日,“凤姐”“铁公鸡”“大宝”等《耙耳朵的幸福生活》栏目剧的笑星演...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