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本报记者 周文平
宽敞整洁的便民路人来人往,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11月10日,记者走进邻水县石滓镇中城寨村,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左润月高兴地说:“我们村每天都有新变化,好像做梦一样,这多亏了杜书记!”
左润月口中的杜书记,就是邻水县委办综合股股长、中城寨村“第一书记”杜刚。“虽然杜书记到中城寨村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他有文化,工作又勤奋,哪里都离不开他。”左润月说。
路通了,致富就有盼头了
9月11日,杜刚被选派到中城寨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为了摸清村里的情况,杜刚利用20多天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座谈,详细了解每一户家庭人口、年龄、职业、收入情况,并一一记在随身携带的驻村日记本里。
道路不通,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匮乏……杜刚深感身上的担子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贫困群众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杜刚决定从修路、发展产业这两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入手。
“中城寨村地势偏远,修路是最紧迫的事。”杜刚告诉记者,中城寨村位于山区,距石滓场镇11公里,村民走路赶场,来回至少需要5个小时。虽然坐摩托车要快一点,但单程费用就要40元,村民们都舍不得花钱,每逢赶场,总是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能回家。
找到贫困的症结,杜刚即刻召开院坝会,向村上其他干部及村民说出修路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说干就干,杜刚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积极向上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垂范,带领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修路。两个月过去了,中城寨村已完成10公里水泥路硬化和7.5公里便民路建设。
看着道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周维学高兴地说:“路通了,我们致富就有盼头了。”
村民有望吃上“旅游饭”
“路修好了,没有产业,致富还是一句空话。在杜刚看来,田地撂荒严重、劳动力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的中城寨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种养业。
杜刚协调相关部门引进业主,带动村民发展秋季蔬菜300亩;协调县经果局出技术,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发展黄栀子100亩;联系县工商质监局为左润月、宋文兵等5户贫困户免费提供鸡鸭苗,通过发展家庭养殖增加收入……
谈及中城寨村未来的发展,杜刚充满希望:“虽然现在产业规模不算大,种类也不算多,但与以前相比,村民收入增加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都表示愿意回村发展。”
“除了发展种养业,我们还确定了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杜刚告诉记者,中城寨村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7年)重建,风景秀丽,遗迹众多,现有明代寺塔、达泉古迹、龙角石等八处景观。“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县旅游局、投促局进行对接,对中城寨村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包装招商,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进行开发。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就能吃上‘旅游饭\’了,摘掉贫困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杜刚说。
杜刚为中城寨村所做的努力,村党支部书记胡清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杜刚踏实肯干,在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吃了不少苦,帮着村里解决了不少难题。”胡清明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商量。
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让杜刚心里很是欣慰。“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为每户贫困户量身订制脱贫措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杜刚对中城寨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政府组织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对邻水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复核评估。通过复核,邻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达到了省定标准。11月16日至18日,复核评估组听取了邻水县...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