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牛》
《战友》
《在路上》
《华蓥山》
《秋雨·藤》
《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本报记者 胡佐斌
1月3日,第五届广安文艺奖获奖作品在《广安日报·川东周末》公示,邻水县丰禾中学英语教师杜杰创作的油画《父亲与牛》获得一等奖。在2015年8月举办的广安市首届“书画影”艺术作品双年展上,杜杰创作的油画《秋雨·藤》也斩获一等奖。连续两次囊括头奖,杜杰无疑成为广安画界的一匹“黑马”。1月12日,记者来到邻水,对话杜杰,聆听“黑马”背后的故事。
1979年,杜杰出生于邻水县荆坪乡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用枝条在地上划来划去,涂鸦一些动物或植物。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对着家里贴的年画“照葫芦画瓢”,画出来的“作品”还有模有样的。小学三年级时,杜杰画的一幅素描在石永区中小学生美术大赛上获得特等奖。从此,杜杰对画画由爱好升格为热爱,并一发不可收拾,放学的路上、家里的墙壁、自己的课本,随处可见他的画作。
1996年,杜杰初中毕业,以广安市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安中等师范学校美术班。在三年的中师生涯中,杜杰每年都包揽全年级素描、水粉、水彩、写意、工笔、油画等各个专业课考试的第一名,成为全校师生心目中的“美术奇才”。1999年,杜杰被保送进入四川理工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学习。
大学时代的杜杰,人生传奇继续上演。
在四川理工学院,杜杰至少创下两项成绩是全院其他在校大学生至今难以超越的:大二时,他创作的大型油画《西部之光·千年盐都》被挂在自贡市委会议室墙壁上,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二是他在校期间创作的一件油画作品成功进入省展,毕业时多达10余幅作品被学院收藏至今。
2002年,杜杰从四川理工学院毕业,学院极力劝他留校任教,但为了留在家乡的爱情,杜杰放弃了这一机会,回到邻水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任教。
2005年,杜杰参加成人教育考试进入四川省教育学院全脱产学习英语。在省教院两年学习期间,杜杰依然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从第二学年开始,他既是学院的学员,也是老师——在省教院温江校区从事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动漫设计教学。
2007年,杜杰从省教院毕业,还是为了那份爱情,他放弃留校,又回到邻水,后调入丰禾中学。
在丰禾中学,杜杰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尽管事务繁多,但杜杰仍坚持挤时间进行美术创作,尤其是自己钟爱的油画。到目前为止,杜杰油画作品成功进入省展已达6次,这对于一位农村学校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2014年,为迎接十二届全国美展,四川省举办了一次美展以征集优秀作品报送国展,杜杰创作的油画《父亲与牛》被组委会看好,但最终因画幅稍小而错失进入国展的机会。不过,这对于杜杰来说,也算是一个较大进步了。因为,一位画家只需两次作品进入国展便可申请成为中国美协会员,而广安市目前还没有一位中国美协会员。
谈起《父亲与牛》,杜杰说,这份创作来自亲身感触,画中的“父亲”便是他自己的父亲。2014年初,他回老家,看见父亲赤脚在冬水田里翻犁,杜杰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年近七旬还在劳作,他就是家里的“老牛”。灵感袭来,杜杰当即用手机从不同角度将父亲犁田的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后来精选其中一张作为素材,完成了《父亲与牛》。
杜杰凭自己的创作实力,在广安美术界崭露头角,获得业界同仁的赞誉。省美协副主席张国忠也曾对杜杰的油画大加赞赏,称其为“难得的人才”。而今,杜杰已被邻水县文联列为“希望之星”,希望这匹“黑马”早日加入中国美协。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21日深夜12时许,邻水县公安局合流派出所报警电话一阵急促的“叮铃铃”声响起。值班民警迅速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焦急的声音:“我们一家人从重庆坐车回乡,在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下了车,现在雪...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