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袁皓 孔虹
2月3日,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走在田间小道上的汪巧脚上沾满了泥。
“汪书记,下雨天就不要出来了嘛,小心摔着!”村民王长和看到汪巧在田埂上走着,心疼地说道。“看来,村里的便民路建设得快速跟上。”汪巧说,越是在雨天,越能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汪书记就像我们的亲人,她到村上任职后,村里发生了不少变化。”提到“第一书记”汪巧,邻水县古路乡黄园村村民充满了感激。
2015年9月底,汪巧被组织选派为黄园村“第一书记”。年轻、毫无农村生活工作经历的她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毅然前往,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她从最初的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到现在的踌躇满志、干劲十足。
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是汪巧到村工作后的第一步。
有一次,汪巧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黄子清生病后,第二天便自掏腰包为老人买了些营养品。黄子清和老伴都已年过八旬,且带有残疾,40多岁的儿子有些智力障碍,至今未婚。为了帮黄子清一家人摆脱贫困,汪巧为他家制定了饲养土鸡的计划,同时在“四川爱心扶贫网”上传了黄子清一家的资料,希望得到爱心人士的帮扶。
“有了这条通村公路,赶场方便多了。”看着门前这条3公里长的水泥路,村民们喜不自禁。这条路,是在汪巧到任后才建成通车的。
建设期间,为保证道路及时完工,汪巧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积极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并组织群众参与到道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和维护中,与乡上领导、村干部等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督、测量。
汪巧如此看重基础设施建设,是有原因的。“以前村里有人来种过杨梅,还建有脐橙园,苦于交通不便、缺乏管理等原因,这些产业都未发展起来。”为了产业发展顺利推进,汪巧通过请教村支“两委”和农业专家,最终定下了发展杨梅和脐橙的产业规划。
“路通了,产业规划有了,剩下的就靠我们自身努力了。”汪巧踌躇满志地说,“我要和全村村民一道,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近日,邻水县法院坛同法庭的法官到该县牟家镇开展流动诉讼服务,进行法制宣传,向群众发放《如何提起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等宣传资料200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