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徐瑜
2015年7月,广安市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820名。在履职期间,他们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到帮扶工作全过程,不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还提升了基层党员的凝聚力和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筑牢了“基层堡垒”。
功夫下到基层——
创新方式抓党建
“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创新方式抓党建,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现在成都很多店都在卖黑鸡蛋,我们可不可以也培养几户村民,试试养殖黑鸡呢?”3月10日上午,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微信群里,村民刘旭民的一句话让群里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这个建议的可行度。刘旭东是一名党员,长期在成都从事装修工作。村里建立微信群后,他与乡亲的距离更近了。
芭蕉村的微信群,是该村“第一书记”张波到任后建立的。“我们村里大部分年轻党员都外出务工了,很难把大家聚到一起。”怎样把这股力量凝聚在一起,让村里的党员形成“战斗合力”?“还得创新,把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平台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张波想到建立一个微信群。
“微信群建立后,可以及时发布村里的党建工作通知、公告等,解决了沟通受地点限制、电话联系费时等难题。同时,还能传达中、省、市、县党建工作要求,让广大党员及时掌握党建工作动态。”张波告诉记者,微信群的建立,让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
心思用在基层——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第一书记”抓好村上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为村上选好、选准一批优秀的带头人,对于村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工作中,“第一书记”扩大选人视野,将一批有一技之长、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乡友发展成为后备干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
3月10日,在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的村支部活动室里,后备干部李冬和杨虎正在与村干部一起商量村里的发展规划。自从成为革新村的后备干部人选后,只要一有时间,李冬和杨虎就会主动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
“让后备干部尽早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有利于他们及时熟悉全村情况,以后干起工作来才不会‘断档\’。”革新村“第一书记”张译文告诉记者,革新村现任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6岁,比较年轻,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要想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强健领导班子队伍。针对这一现状,张译文与村上班子成员商量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村里的两名年轻党员李冬和杨虎发展为村上的后备干部。
“李冬今年32岁,平时在广安跑运输,杨虎43岁,在建筑工地搞施工,两人都是党员,而且均有一技之长,把他们充实到村里后备干部队伍中,不仅可以为村上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让他们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译文说道。
新闻推荐
红樱尽开,落英纷飞。游客在粉瓣银蕊、娇艳动人的樱花下拍照、游玩。阳春三月,樱花绽放,灿若云霞。3月27日,邻水县冷家乡五家沟村近1000亩樱花点缀青山秀水间,令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记者在现场看到,...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