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徐瑜
5月5日,邻水县两河乡庙堡村5组村民徐连洲午饭后到脐橙园区散步时,顺道来到村务公开栏前,看看有没有张贴新的内容。
“你看,这里面把我们庙堡村的低保户、土地流转情况和补贴资金发放情况一一公布了……”老徐戴上老花镜,指着公开栏中的内容告诉记者,“村里的事情公开透明,群众心里一清二楚,哪里还得跑到乡上、县上找领导‘扯皮\’!”
如今的邻水县,522个村都有了像庙堡村一样的村务公开栏。这正是源于该县去年启动的“廉洁村庄”建设,每个村以小组为单位,将公开内容予以细化,让群众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村民“点菜”:想知道的都公开
“前几天,我看村务公开栏上没有村上低保户的情况,我还‘批评\’了村支部书记包安寿,后来才知道,是我错怪了他,因为村里才把名单报到镇上,等镇上反馈回来就会公布。”在邻水县石滓镇升坪村3组,村民杨素清告诉记者。
敢对村支书提出批评意见,杨素清的底气从何而来?“以前都是干部公布啥子,我们就看啥子,如今是我们想知道的东西,
干部都得公布。”杨素清的底气与“廉政村庄”建设密不可分。
据邻水县纪委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保证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评判权和监督权,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该县打破以往村务公开由村“两委”说了算的传统模式,实行群众“点题”公开,将村务公开由原来的“干部公开什么群众就了解什么”,转变为“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据悉,针对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问题,邻水县还探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公开,在村级公路、山平塘整治、水渠维修等项目建设现场,公开项目名称、项目业主、招标方式、承建单位、质量标准等信息,消除群众疑虑和误会。
六大平台:村务公开全覆盖
“别看我长期没在家,可村上的各项工作我都清清楚楚……”42岁的刘均平,是城南镇芭蕉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长期外出务工,但仍旧对村里的工作了如指掌,因为他加入了村里的微信群。
利用短信、微信、QQ等方式公布村务信息,让在家的村民和在外务工村民都能
知晓和监督村级事务,只是邻水县探索村务公开途径的一个方面。
“我们利用公开栏、手机短信(微信)、组务公开、‘村村响\’广播、‘院坝会\’、村民代表会议六大平台,将村务公开到每一家每一户,实现全覆盖。”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方式各有优点,把公开栏作为村务公开必备阵地,并通过橱窗式、屋檐式、口袋式等多种形式,让公开内容长期保留;手机短信(微信)传播快、覆盖面广;组务公开变“集中一点”为“全面开花”,为群众了解村务提供便捷;“村村响”有线广播信息发布快捷、覆盖面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村上的情况;“院坝会”通过“闲聊”的方式公布村级事务,听取群众意见,使村务由单向公开变成双向交流;村民代表会议不仅让群众对村级事务应知尽知,更让村级事务的决策权掌握在群众手中。
常态监督:杜绝虚假公开
日前,邻水县纪检监察部门在对全县村务公开工作进行明察暗访时,连续两次发现某个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问
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但再次检查时仍然发现该村村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该县纪委当即处理:印发通报,对该村村务公开工作主体责任人和监督责任人予以诫勉谈话;该镇纪委对该村的党组织负责人予以党纪立案检查。
如何保证村务工作不公开、假公开、乱公开?该县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倒逼村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围绕建立健全全县“大督查”工作格局,部门发挥监督作用,各司其职,民政部门坚持发挥村务公开监督主体作用,实施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约谈的“三个一”常态督查机制;纪检监察组织实行再督查,通过片组定期交叉巡查方式,对村务公开实施再督查,增强督查的震慑力和推动力。同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把村务公开作为对各乡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重要内容,并定期组织村民代表现场评价村务公开工作,把村务公开的监督权和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袁皓曾涛“我们决不能再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我们宁愿将其拒之门外,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邻水县委、县政...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