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方智勇:乐当农民的“打工仔”

来源:广安日报 2018-07-04 02:42   https://www.yybnet.net/

□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本报记者 李倩

这段时间,邻水县袁市镇的水稻已开始抽穗,方智勇隔三差五便去稻田察看长势。

乍看这片稻田,和普通水稻并无不同。其实,成熟之后剥稻壳,米粒既有白色,也有红色。这是方智勇用心栽种的彩色稻。这样的彩色稻,方智勇种了230多亩。

“亩产700斤稻米,粳米大概有385斤,每斤市场价在10元左右。”方智勇对数字很敏感。这数字背后,是他的成绩,更是村民的期盼。

在方智勇看来,他只是村民的“打工仔”。他探索出的“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利益有效链接,这一模式已在邻水4个乡镇14个村推广开来。

创新模式  三方联动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两个问题深深萦绕在方智勇的心头。

刚到不惑之年的方智勇,是土生土长的袁市镇人。2013年,在外闯荡15年的方智勇回到家乡,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的同时大感痛心:留守的几乎是老人和儿童,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生养之地正慢慢荒芜。

记忆中每家每户寸土必争必种的地遭到“遗弃”,方智勇心里发酸。“田园将芜胡不归?”方智勇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拿出这些年在外拼搏赚来的全部积蓄300多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带头组建邻水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

成立之初,合作社和其他的种植合作社别无二致,也是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按时付给农户流转金,耕、种、收、管、销等工作全由合作社聘请的专门人员来做。

起初,流转面积并不大,方智勇做起来得心应手。渐渐地,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方智勇有些力不从心。他发现,管理起来越来越费劲。

“无论是日常田间管理还是农作物成熟收割,在丘陵地区,我们难以管控上万亩的土地,聘请管理人员人工成本太高,加上农村劳动力正在慢慢消失。”方智勇深知,只有改变现在的经营模式,才能让合作社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单靠合作社自身“单打独斗”的路子行不通。方智勇想到,要与农民联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才能把生产搞好、经营搞活。条分缕析之后,方智勇想到了一个新的利益分配模式——将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和农户三方进行利益联合分配。

农民有利益链接的是手中的土地。只有让农民和手中的土地牢牢绑在一起,他们的利益才有保障,才能稳固。如此,每一个农民才能成为拥有者和监督者。

方智勇的“托管”有别于一般的“托管”: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全程土地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那一刻开始,除田间看管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负责之外,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整个从种到收全程负责,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保底。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这样一来,农户成了“老板”,合作社成了“打工仔”。

说干就干。2016年,方智勇开始付诸行动。土地托管模式试点逐步展开。

两年实践  三方受益

今年8月,是土地托管模式运行以来的第3个收获季。经过两年的实践,方智勇已经信心满满,“今年一定又是三方受益。”

方智勇的信心,来自于真实的数字。以袁市镇团坝村为例,2017年秋天,得益于合作社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团坝村托管土地平均亩产达1000斤。

“农民和村集体的保底毛收入为每亩800斤稻谷,市值1040元。”方智勇算了算,每亩田扣除合作社的托管费用600元,农民和村集体还有440元,其中10%作为村集体抽成,剩余的396元是农民的收入。

多产出的200斤稻谷的利润,则按照4:2:4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农民和合作社各分取104元,村集体分得52元。“农民只出土地,每亩得500元纯利润,这已经超过自耕自种的纯收入。”

三方的收益并不止于此。同样以袁市镇团坝村生产的优质绿色水稻为例。农户将稻谷交给合作社进行精深加工,亩产1000斤全干稻谷精加工大米为540斤,每斤4元,每亩的大米产值为2160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可再增加715元的利润。按4:2:4的分红模式分配,每亩农户和合作社可再分得286元、村集体可分得143元。

在保证农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三方利益共享实现最大化。每一方的积极性、自觉性被充分调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农作物产出最大化也因此有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配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如今,大家都自觉、自愿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残。农产品的价值大大提升。

去年分红后,团坝村村支“两委”干部当场表示,2018年把全村有条件(路网、水网齐备)农田全部托管。

方智勇的尝试并非只有水稻。袁市镇增产村水源排灌设施较为发达。合作社在村里种植了油菜,全程机械化耕作,每亩可实现利润470元。按照4:2:4分配模式,农户可分得188元、村集体可分得94元、合作社可分得188元。

“要是一个村上千亩甚至更大面积的托管,就凭水稻和油菜就能给一个村的农户带来100多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村集体经济将近3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同时盈利65万余元。”方智勇盘算着,如果继续扩大到一个乡镇甚至邻水全县,那将是多大的红利啊!

事实上,除了土地托管加工、销售等带来的好处,有劳动力的村民还在基地找到了工作。方智勇计算,“一个普通农民一年能在合作社挣万元以上的工钱。”

目前,这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有序、稳步、加速向邻水县域全面铺开,服务范围涉及4个乡镇14个村。

新闻推荐

建设美丽乡村 从收运垃圾开始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姜慧)“以前村里的垃圾,大多是就地掩埋,夏天一到,气味难闻不说,蚊子苍蝇伸手就能抓到。现在好了,我们...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画出最大同心圆2018-06-29 10:22
评论:( 方智勇:乐当农民的“打工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