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又闻麦酱香

来源:广安日报 2018-07-08 01:15   https://www.yybnet.net/

将优质小麦倒入陶缸浸泡。

将浸泡好的小麦进行蒸煮。

刘文军在卧龙坡采摘黄荆枝条。

蒋斌 摄

刘文军在天华山凉水凼取水。

将蒸煮好的小麦倒入箩筐里发酵,一层黄荆一层小麦,让黄荆的清香浸入其间。

晾晒酱米。

用石磨将酱米磨成粉。

将小麦粉、辣椒粉、花椒粉按比例投入调料汤水中,称为下酱。

晾晒49天后,黄荆麦酱便大功告成。

□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刘伟 本报记者 张启富 文/图

麦酱,炒菜之佐料,更是贫困年代不可多得的佐饭菜品,如同今日之“老干妈”。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它风行于邻水的三山两槽,而如今只留存在一些“老一坎”的记忆里,偶尔谈及,他们便会提起“东槽门户”袁市镇老刘家的黄荆麦酱。

追寻家乡的味道,重拾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今年50岁的刘文军在袁市镇大光明村的谈家大院,涮洗坛坛罐罐,搭起炉灶,点燃炊烟,让久违的黄荆麦酱的醇香重新缭绕在农家院落。他说,作为刘家黄荆麦酱的第十三代传人,他不能让老祖宗传下的味道消失在自己的手里。

据《邻水县志》记载,老刘家黄荆麦酱的创始人是明代举人刘明节。邻水民间面食成风,乡民制作豆瓣、麦酱相沿成习。刘明节在精研膳食的基础上,潜心研究面食拌料——麦酱的制作技术,总结了“选新麦、蒸半熟、铺黄荆、酵七日、伏天晒、忌水渍”十八字制作精髓,历经明、清,至今已400余年。

刘文军说,在生活艰难的年代,麦酱成为人们饮食的主要菜品,家家户户都会做,他12岁时就跟着爷爷、爸爸学做麦酱。

刘文军介绍,制酱用料非常讲究,为求上好的黄荆,得步行30余里去卧龙坡山上采摘,调酱用水要去五六公里外的天华山凉水凼挑回。如今,刘文军仍沿袭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制作工艺:选优质小麦、泡发、上锅蒸熟,再将蒸熟的小麦倒入铺上黄荆的箩筐内,一层黄荆一层小麦均匀铺上,压实捂严,让小麦在发酵中充分吸入黄荆的清香。

发酵、晒干,再用石磨将酱米(发酵后的小麦称为酱米)磨成粉,便可下酱。下酱时,钵内先倒入生姜、大蒜、盐等调味料熬煮的汤水,再将小麦粉、辣椒粉、花椒粉按比例放入其中,搅拌均匀,再晒足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黄荆麦酱便大功告成。

刘文军说,现在制作的麦酱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亲朋好友。目前,他正在努力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谋划如何扩大制作规模,将这套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黄荆麦酱。

新闻推荐

邻水人大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本报讯(范利王永康申巧容)近日,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到县移民扶贫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丰禾镇、石永镇、...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强化市场监管2018-06-29 10:22
猜你喜欢:
评论:( 又闻麦酱香)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