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周文平
在邻水县甘坝乡乱石村,刘洁、刘圣姐弟俩的蔬菜种植基地,正逐渐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根据地”。
“如果没有两年前的返乡探亲,或许我依旧在广东从事贩菜生意,弟弟刘圣仍然在建筑行业工作。”刘洁说,2017年,她和弟弟回到乱石村探亲,发现村民还是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里也没有发展任何产业,人均收入较低。“村民种菜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当时村里就只有两个人担菜到镇上卖,但他们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又不晓得种植反季节蔬菜,所以菜卖不起价钱。”刘洁说,看着村民“靠天吃饭”,收入一直上不去,她随即萌生了回乡帮助乡亲们用新技术规模种植蔬菜的想法。
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刘洁决定规模种植无花空心菜、茄子等,并把多年来在外打工挣的钱全部投入到蔬菜基地中。她和弟弟一起外出学习种植技术,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并利用网络、书籍学习规模种植技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管护技术。
然而,姐弟俩的创业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今年春节前,姐弟二人就因没有调控好大棚内的温度,导致6万多株无花空心菜苗死亡。但两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在当地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寻找原因,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无花空心菜是一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蔬菜,主要通过采用农家肥施肥和控温、控湿等技术使其快速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刘圣告诉记者,“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只要温度、湿度达到要求,无花空心菜长得快产量也高,平均每隔15天就能再次采摘。”
如今,姐弟俩的蔬菜基地已经走上正轨。自今年4月以来,每天都有客人到基地内采摘蔬菜,每天早上还有一辆辆货车将无花空心菜、茄子等蔬菜运往重庆的批发市场。
“刚开始也没想过种蔬菜能挣多少钱,只想着不亏本就行了,但我们的无花空心菜比传统种植的空心菜提早上市,提前抢占市场,每天毛利润超过2000元。”刘圣高兴地说道。
尽管蔬菜基地发展蒸蒸日上,但刘洁、刘圣姐弟始终认为,“一人致富不算富,只有看到乡亲们都致富了,心里才舒坦。”因此,姐弟二人不仅优先聘请本村村民到蔬菜基地务工,还免费教授村民种植技术,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现在,刘洁、刘圣又有了新的打算: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成立种植合作社,抱团发展生态种植产业。
“刘洁、刘圣姐弟是好的致富带头人,大棚蔬菜种植让我们对增收致富充满了希望。”村民刘奎如是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元林记者雍剑波)27日,广安市委集体约谈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考核排序最后一名的县(市、区)和排序后三位的市直部门。...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