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姜慧 本报记者 周文平
“是你们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很珍惜组织给我的机会,将更加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组织期望。”6月10日,在邻水县纪委监委开展的回访中,兴仁镇副镇长林伟坦然地说。
“他转变非常大,以前那个能力强、有担当的林伟又回来了。”该镇安办副主任文海波表示。
林伟的改变源于一次诫勉谈话。2018年10月26日,在邻水县开展的安全生产督查中,督察组发现兴仁镇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重部署轻落实、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后,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了调查组,开展责任倒查。
在调查中,邻水县纪委监委发现,该镇副镇长林伟作为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以至于连续两次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后,仍未按期报送整改情况,林伟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经县纪委监委研究,决定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刚开始的时候,林伟思想包袱很重,但我们在与其同事的交谈中发现,大家对他的评价却并不是那么差。”调查组组长廖小燕告诉记者。
于是,调查组有针对性地制作了谈话方案,对林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发现其除了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外,还担任镇人武部长、驻村第一书记等职务,工作压力让他产生了畏难和懈怠情绪。随后,调查组从他的成长轨迹入手,与其交心谈心,引导帮助他放下思想包袱,并严肃地指出违纪事实,讲清了纪律要求。林伟深刻认识自身的错误,正确面对组织处理。
这只是该县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一个例子。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通过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严守保护爱护干部的“第一道关口”。
“谈话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个性化特点对症下药,坚决杜绝‘一谈了之’。”邻水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沈旭攀介绍,为不使谈话工作流于形式,每次谈话均会根据谈话对象性格、岗位特点、成长轨迹以及存在的问题准备谈话内容,确保谈到关键处。谈话中,精准把握谈话方式,在认真听取谈话对象陈述意见的基础上,找准穴位,对问题“不打掩护、不和稀泥”,敢于揭丑亮短、直面问题,帮助其真正认识自身错误。谈话结束后,为谈话对象建立台账,定期或不定期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精确掌握谈话对象整改情况,确保“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在此基础上,邻水县还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本领,通过跟班学习、集中培训、经验分享会等方式,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把握政策的能力,扛起监督“第一职责”。
2019年以来,该县共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262人次。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该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开展民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梳理并汇总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共梳理问题82...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