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安 今日华蓥 今日邻水 今日武胜 今日岳池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今日邻水 > 正文

川剧艺术进校园 传统文化养情怀 邻水县鼎屏小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纪实

来源:广安日报 2020-12-20 00:45   https://www.yybnet.net/

同学们在课间进行川剧操展示。

排练川剧灯戏《拿虎》。

校园戏剧节上的美术作品展。

□邻水记者站 涂斯璇 本报记者 尹姮 文/图

开栏的话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安市围绕“创建特色校园、促进内涵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底蕴深厚、主题突出、和谐高雅、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体系,引导各校走优质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文化根植、文化塑形、文化育人”的发展格局,传播了正能量,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特色校园文化巡礼”栏目,聚焦广安市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充分展示广安市中小学生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12月7日,上午9点50许,在邻水县鼎屏小学的广场上,传来一阵激昂的川剧乐曲声,600余名身穿校服的学生,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在川剧的韵律中进行课间锻炼项目——川剧操的展示,场面十分壮观。一弯一扭、一转一侧,这套融入戏曲艺术的体操动作已在全校师生间全面推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川剧、爱上川剧,传递出健康向上的精气神和校园文化的独特风采。

近年来,该校积极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将川剧纳入教学内容,成功创建广安市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川剧),并依托省级资助金进行《川剧进入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师生对川剧的认识和体验,也让川剧文化扎根校园。如今,川剧已成为邻水县鼎屏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川剧艺术 融入学生课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日,走进四年级9班的音乐课堂,扑面而来的是学唱川剧戏歌的浓浓氛围。该校音乐教师黄镜正一边弹着电子琴,一边为孩子们演绎川剧的基本唱法。台下,同学们手捧课本,有板有眼地认真唱着,兴致十分高昂。

从2017年开始,鼎屏小学便以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川剧融入课堂,开设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等常态化教学活动,并配套相应校本教材。音乐课堂教学训练川剧唱腔技巧、美术课程感受川剧绘画的线条与色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已经充分融入师生的校园生活。

“孩子们进步很大,我还记得几年前刚上川剧课的时候,他们对这项传统戏曲文化很陌生,几个学期下来,不仅积极性更高,基本功也扎实了。”黄镜告诉记者,针对小学生的川剧知识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引导他们发现川剧艺术的美,进而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基本功。

今年10岁的文雪瑶是班里有名的川剧迷,川剧的说、唱、练等基本功,学得有模有样。“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了,自己也很喜欢,平常在课堂上学的曲子和动作,回家后我会加强练习,爸爸妈妈都夸我表演得好。”文雪瑶说,在学校,她还多次参加川剧操、戏剧节表演等多个比赛活动,认识了许多爱好川剧的小伙伴,大家互相学习,收获快乐。

当然,除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川剧音乐、川剧美术等教学课程,每周二下午,还是该校川剧选修课的固定时间,学校专门邀请县文化馆的川剧艺术家定期指导培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川剧欣赏、变脸、川剧戏歌、川剧(戏曲)操等课程,练习发声、踢腿、走步、压腿、锣鼓等基本功,学习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等川剧表演艺术的绝招,实实在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新传承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一幅幅鼓舞人心的宣传标语、一面面丰富有趣的文化墙、一张张充满新意的手抄报、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川剧脸谱……记者在校园各处参观时,无不感受到川剧在该校掀起的一股文化热潮。

鼎屏小学为何选择川剧在学生中普及呢?校长任宗成坦言,其实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展了艺术教育试验,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格局,存在活动零散、活力疲软、创新不够、缺乏课程支撑等问题。2017年,学校在开发班会课程、尚鼎文化课程、君子文化课程等多项校本课程的同时,决定引进地域传统文化——川剧,将“问题”转变成“课题”来进行研究。

“川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语言美、声音美、动作美、服饰美等特点。邻水的川剧文化历来浓厚,我们希望把川剧引入课堂,以此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给师生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也为传承传统文化出一份力。”任宗成介绍,2018年,鼎屏小学成功立项省级资助金课题《川剧进入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并以此开发了川剧校本课程,开展系列传习川剧活动,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川剧进校园的第一步,就是树立先进育人思想。学校积极利用“两会”(专题会、例会)“三途径”(引导、培训、欣赏川剧),破除教师功利化、应试化教育思想。同时采取“观摩、感受”等方式,让家长感受川剧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快乐,以及孩子成才的多元性,支持学校川剧活动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成立了川剧课程开发组,通过走访川剧基地、搜集川剧资料、研读川剧剧本、拜访川剧名家等形式,在全面评估学校、学生原有艺术的基础上,确立了川剧课程建设总目标,开发了川剧传统课程(川剧戏、川剧画、川剧道具)、创新课程(川剧歌、川剧操、川剧文)两大类,包含6个子课程共16项,供学生选修,将川剧进校园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携手名家 培养川剧“后备军”

“咿……呀……啊……呜……”12月9日下午5点,在鼎屏小学的社团活动排练室里,数十名学生正围在一起进行川剧练声,邻水县文化馆副馆长温益怀正教学生们从“矮音”唱起,一直唱到“最高音”,这些在外人看来“鬼哭狼嚎”的声音背后却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温益怀每周都会到校对学生进行身法、特技等专业训练,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近3年。“‘易懂易学’‘正能量’是我们指导学生的基本原则。从一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到现在我们把川剧剧本进行改良,让学生演给学生看,开拓川剧市场,厚植传统文化发展‘土壤’。进而为我们川剧找到好苗子,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温益怀表示,看着孩子们从以前的“不能唱”变成现在的“唱得好”,还可以穿上传统的川剧服装“靠子”进行表演时,感到特别欣慰。

鼎屏小学四年级一班的黎远志是当地有名的“小戏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副悦耳动听的嗓音,在邻水县艺术节比赛中他凭借川剧灯戏《拿虎》中饰演丑角,得到观众一致好评。“川剧很有趣,学起来很难,但越是困难的我就越想坚持。”黎远志告诉记者,如今川剧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也会继续努力,希望长大后能当一名川剧演员,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演出。

据悉,为了深入推动川剧文化的传承发展,2017年,鼎屏小学与县文化馆联手,由县文化馆派出川剧艺术家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川剧表演艺技传授,努力培养邻水本土川剧后备军。为此,学校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出一批优秀的川剧苗子,成立了“鼎星艺术”社团。每周,川剧名家和本校教师一起,带领社团成员集中开展基本功训练、排练经典曲目,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又适合学生表演的精品剧目。依托传帮带的形式,让川剧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戏剧传习,融入川剧特色的“每月一节”的校园活动也功不可没。3月体育节、4月读书节日、5月舞蹈节……到了11月,一年一度的戏剧节盛大开幕,该校师生汇聚一堂,共享这场川剧盛宴。这期间,该校集中举办了川剧歌、川剧操、川剧戏、川剧手抄报、川剧征文等具有川剧元素的各项比赛,小选手们踊跃参与、大显身手,在实践中发展了个性、提升了艺术修养。

“目前,川剧在我校的实践传承已实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全覆盖,形成了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也带来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任宗成说。

新闻推荐

“谋争引推”四个环节发力抓项目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唐力记者刘定春)数十名工人紧张有序地施工,数辆挖掘机、推土机、装载车来回作业……12月11日上午,刚走进位...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水乡文旅唱大戏2020-12-17 06:55
评论:(川剧艺术进校园 传统文化养情怀 邻水县鼎屏小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