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广安新闻 > 正文

翰林莫作等闲看

来源:广安日报 2015-06-19 21:28   https://www.yybnet.net/

郑翰林《音韵辨讹序》(局部)

□范国明

在老广安至今流传着郑翰林的许多传说。提起“郑翰林”,许多人并不知道他,即使上了年纪的老者也只知道他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人,“点过翰林”。经查考周克堃于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的《广安州新志》,此人原名瑞玉(1790-1848),字朗如,中进士后改名体椿,号石臣,是今前锋区代市镇郑家圩子坪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二甲第九十二名(二甲共九十九名)进士(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误为“郑端玉”,后面的“历科进士题名录”不误)。是科为嘉庆皇帝六十大寿加试,即所谓的“恩科进士”(正科应为次年庚辰,广安人淡春台中此科进士,邓小平的母亲淡氏即为其后人),此科状元为陈沆,榜眼为杨九畹,探花为胡达源。

目前,载诸野史关于郑氏的传说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说他是其母与一位不知名的盐贩子(俗称盐客)野合所生,所以至今仍然有“不知盐客姓,不知盐客名,盐客老封君”的俗语(封君,亦称封翁,是封建社会因子孙贵后的一种封典),这也是郑氏家族最忌讳说“盐客”的原因。其实,所谓“野合”,是自孔子以来史不绝书的(“野合”所生子多聪明),不外乎是说郑翰林能考中进士,特别聪明而已。郑家出了个翰林学士,而其他家族的子弟却是“作文只有七股(差一股),吟诗偏为八言(多一字)”,与举人、进士无缘,于是其他宗族人因嫉妒而胡编乱造了这一“野合”传说。二是说郑翰林所“点”(任)的翰林是教龙子龙孙的“内翰”,比一般的“外翰”有水平些。三是说他任同考官、学正(清道光十一年[1831]以福建道监察御史任江西学正,见法式善等《清秘述闻三种》)时出的考题稀奇古怪,如叫人拿着一块肉切几刀,在搓板上搓几下,题目就算出了,寓意题目是“如(肉)切如磋”;安排一个后生小子敲鼓一周而去,题目为“小子鸣鼓而攻之”。诸如此类,害得有的习举子业者考试摸不着边际。四是说他能对非常难的对联,如以“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对“宝塔巍巍,一轮七拱八翘”之类。其实这些传说多与四川才子李调元甚至大名鼎鼎的纪晓岚的传说类似,这些可在清代野史及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之类的书中发现踪迹。而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乡人民对这位先贤的尊敬与热爱。

据《广安州志》记载,郑氏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江南副主考、江西学正、吏部主事、稽勋司掌印员外郎等,有《朗如奏议》二卷、诗集四卷。这些东西不知还存于世间否,《广安州志》存诗12首,可以看出他诗词的禀赋和不凡的才学。

郑氏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跟与他交往的学者和朋友圈不无关系。他与包世臣有过交往。包世臣是晚清碑学的奠基人,他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从理论上确立了碑学的地位,从而打破了以“二王”为圭臬帖学一统天下1500余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郑翰林与包氏的交往,无疑使其书法的境界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究竟郑翰林跟撰写《艺舟双楫》、《齐民四术》的包世臣“交集”有多深,没有更多的史料来印证,但至少对其谦逊诚实的为学和为人是很推崇的。包在《齐民四术》中说:“一昨于陈秋舫(陈沆)修撰所晤郑朗如编修,闻其言论云:闱中每得佳卷,集同年四人相商榷,然其引用书籍,不能举出处者十仍五六。

自矢下届且不考差,力诵读三数载……”为人很实诚,不强不知以为知。严谨的学风、负责任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关于郑翰林的书法,我们只能说他有着很扎实的传统功力,是那个时代学者所必备的。因为古代科举取仕,考察诗文,衡以八股,首重书法。练好书法是为文、立世的基本功,也是修身立人、知世通变的一条重要法则。郑翰林自小受到时代书法风气的影响,初习欧阳询、颜真卿,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清代中后期在选人、用人方面,考察书法全凭是否有一手“整洁、光亮、标准”的馆阁体书法。正如《清代科举制度考辨》(李世愉著)所说:“清廷重视翰林,而取之之道以楷法,文之工拙弗计也。新进士殿试用大卷,朝考用百折,阅卷者偏重楷法,乃置文字而不问,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可见,只重书法的怪圈演变至何等地步了。天下士子无不练就一身工于精楷、精确无误的硬功夫,这在郑翰林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他的书法也是标准的馆阁体,硬朗、整饬、刻板、光洁。其《音韵辨讹序》虽为刻本,书法篆刻但还是忠于了郑翰林的原稿,其楷书艺术水准自然可以以管窥豹了。

据载,郑翰林入江西学正时,适逢江西大水,他力主赈灾,但好心没讨到好报,被御史弹劾,降三级调用,于是就退居江南游山玩水。

清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奉命入京授大理寺评事,二十一年辛丑(1841)升吏部稽勋司主事,次年擢升掌印员外郎。二十八年戊申(1848)卒于官,年59岁,诰授奉政大夫。祖父元龙,父亲嘉量,“赠如其官”,这就是“封君”的来历。

郑翰林的进士牌坊位于郑家圩子坪,1968年毁于“文革”中。

新闻推荐

前锋区为工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前锋记者站陈定军本报记者张飞1—5月,前锋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1亿元,园区工业产值达125.81亿元;实现竣工项目11个,完成投资1.785亿元;在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8.35亿元;新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4....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翰林莫作等闲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