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广安新闻 > 正文

我所认识的版画家丰中铁

来源:广安日报 2015-06-12 21:28   https://www.yybnet.net/

丰中铁作品《大江东去》

【人物名片】

丰中铁(1917.8——1998.12),广安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1935年在上海自学木刻,1937年组织“重庆木刻研究会”,1948年加入香港“人间画会”。编写的《木刻版画概论》被誉为最早全面论述新兴版画的著作,成为其为新兴版画运动做出杰出贡献的标志。一生创作甚丰,其中《大江东去》、《蜀山行旅》、《蜀山图》三幅版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认识丰中铁老人,是在20多年前,那是广安中学建校80周年前夕。笔者作为校庆筹备组的联络员,曾经几次到成都拜访他,了解当年他在广安中学就读的情况。通过成都乡友会同志的联系,我们来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在一座很简陋的宿舍楼找到了丰老。房间不宽敞,小客厅墙壁上挂着老人的几幅作品,印象最深的有两幅,一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高峡出平湖》,另一幅则是线条简洁明快的《鲁迅先生像》。家乡来客,老人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向他说明了来意,他很激动,爽快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在广安中学的学习情景。丰老就读广安中学时,广安中学还在翠屏山上。他对学校的印象特别深刻,从校舍的总体格局到每一座房屋的具体用途,他都如数家珍,让我们不得不为他的记忆佩服。

1917年8月,丰中铁出生在广安城北一个叫丰家院子的大院,在这里,丰老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小学毕业后,他考入了当时的广安县立中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他的美术创作生涯。这时候,鲁迅先生大力提倡版画,鼓励青年美术家们用木刻刀来反映现实生活。受鲁迅先生影响,酷爱美术的丰中铁在上海自学木刻,并开始发表作品。这时是1935年,从此,丰老与新兴版画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木刻创作生涯中,为中国的版画事业,特别是木刻版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版画界不可动摇的地位。

当时的广安同乡张平江女士在上海以自己亡故丈夫黄惠平的名义创办了一所中学,叫惠平中学。学校的教职员工大多是来自广安的进步青年,丰中铁当时是图书管理员,并在那里加入了共青团。那时的丰先生,画得最多的是漫画,也曾在一些地方发表过,表达革命的声音。当时,团组织为编印供工人阅读的一种油印材料,要求丰中铁画一些插图,于是他买来木刻刀,找来木板,依照国外木刻作品的形式,一边琢磨,一边试作木刻。为配合上海地下党当时的游行示威活动,他还专门刻印了一些便于张贴的小画幅的木刻宣传品。

惠平中学因地痞干扰难以办下去,丰老便于1936年回到四川,来到重庆,木刻依然是他的重要工作与艺术追求。这时,他开始在重庆的报纸上发表木刻作品。据丰老回忆,他的第一幅木刻是1936年7月4日《新蜀报》刊用的高尔基像,是翻刻的一张苏联速写,说不上创作。这也是四川报刊上刊发木刻作品的开始。回忆起这段经历,丰老总是说当时的作品“很幼稚”。丰老在重庆期间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四川农村的现状,唤起民众的觉醒,宣传抗日。

1937年,丰中铁组织重庆木刻研究会,后又担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及重庆总会负责人。可以说,他一直走在新兴版画运动的最前沿。其间,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新兴版画事业的两件重要工作上,那就是创建“中国木刻供应社”和编印木刻教材。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国木刻供应社”成立于1939年,办理木刻工具、材料、书刊,为国内外华人社会广大木刻爱好者提供了基本的工具保证,对当时的国内外青年提供了方便。而木刻艺术的函授教材,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木刻艺术理论书籍的匮乏现状。为解决教材问题,丰老自己动手编写函授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写了《木刻版画概论》一书,全面论述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历史、概况、技法和理论。所以,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本《木刻版画概论》被誉为最早全面论述新兴版画的著作,成为丰老为新兴版画运动做出杰出贡献的标志。

1948年,丰老旅居香港,加入了由黄新波发起的“人间画会”,接触到了很多国内旅居香港的进步艺术青年,对他的艺术转型和艺术思维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50年,丰老自香港返回重庆,先受聘育才学校美术教师,后调西南地区文联筹备委员会工作,任《大众文艺》杂志、《西南文艺》杂志、《红岩》杂志美术编辑;1959年11月调往成都,先任《峨眉》杂志、《四川文学》美术编辑,后任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此时,他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在丰老的早期版画创作中,其内容大致为两类,一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二是揭露社会腐败带来的不公,如纪念高尔基的《高尔基像》,《在伪满铁蹄下之东北农民》、《怒吼吧!中国》、《挖白泥作食料的人》等。评论家们认为,这些作品反映出丰老1949年以前的版画活动,主要是为了救亡和革命的需要。丰中铁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在1938年《商务日报》《写在发刊之前》上所说的话:“木刻艺术现在应该做的是要普遍的启发在水线下的同胞,用绘画具有的特殊效力,去宣传、说服那些对国家民族漠不关心的好朋友,去暴露日本法西斯土匪的兽行——奸淫、屠杀、轰炸——抓住目前社会畸形的状态,用我们的刀子凿破它。”

新中国建立后,丰中铁先生的版画创作,无论在题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与前期有了迥然不同的区别。祖国的美丽河山、欣欣向荣的建设热潮、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面貌,让他的木刻刀有了更加崭新的表现空间。他一改过去以人物为主的创作套路,开始了在黑白风景木刻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丰中铁创作了《宝成铁路明月映》、《秦岭盘道》、《嘉陵锦绣》、《大江东去》、《葛洲坝之夜》、《蜀山图》、《高峡平湖》等大量作品,除了《鲁迅像》等极少数人物画,丰老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是风景画。而在风景画中,除了《葛洲坝之夜》为套色版画以外,其余的全都是黑白木刻版画。这些黑白木刻版画,虽然尺幅不是特别大,但刀法精细,磅礴大气。

在他的黑白木刻风景画中,非常强烈地再现着新中国建立后火热的现实生活。所以有评论家这样认为,丰老之所以一以贯之地坚持画黑白木刻版画,是因为他“对新兴版画运动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换言之,这其实是丰中铁先生的一种执著、一种信念,他不只是把木刻当作画画,而是将其当作一生的事业。

记得当年拜访丰老时,他非常怀念家乡,多次提到他生活过的丰家老院子。因为丰老的这份眷恋,我答应他一定到丰家老院子看看。回广安后,笔者专程去了城北,找到了丰老的老家,老院子保存还不错。笔者将老院子拍了照片,送到成都,丰老看了十分高兴。笔者请丰老参加母校80周年校庆,并请求他为母校写一点作品,老人家欣然同意。

笔者最后一次去见丰老,是为他拍摄几张校庆要用的照片,我们约好8月15日上午在他的家中见面。这天上午,我们按约而去,谁知丰老却不在家,门上给笔者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邱秋同志,我老伴病重,现我上医院去了,很抱歉。拍照事,请改在下午三点。如与你们时间冲突,将来再拍吧!匆致敬礼,丰中铁。”丰老落款时,将“8.15”写成了“8.105”,足见事发突然。下午,我们遵嘱再次来到丰老家,他已从医院回来,在家等我们。老人很憔悴,但为了我们的工作,依然拍摄了照片。

就在校庆前夕,我收到了丰老为母校创作的作品,一幅广安中学的旧址还原国画,命名为《翠屏毓秀》。画面艺术地再现了丰老就读时的广安中学原貌,并用文字叙述了学校布局的情况。同时,他还为母校写了一幅书法作品。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丰老最终未能回母校参加校庆,但这位老艺术家对母校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12月,丰老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于成都逝世。人虽离去,但他开创的木刻艺术道路,有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在继续着。

新闻推荐

月日广安区崇望乡自力村百顺农业有限公司正组织村民采

6月13日,广安区崇望乡自力村百顺农业有限公司正组织村民采摘西红柿。近年来,广安区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农村致富、农民奔小康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大力引进业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加强管护产好柚2015-06-15 05:02
猜你喜欢:
评论:( 我所认识的版画家丰中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