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星 蒋定平 刘小平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7月23日,记者来到广安区崇望乡合力村,看见村民曾方元正在精心照料着这一季的夏蚕,曾方元告诉记者,这蚕可是他脱贫致富的“宝贝”。
2013年,因儿子儿媳生病,花了不少钱,曾方元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十分窘迫。在***过程中,如何改变曾方元家的现状,成为帮扶人员思考的重点。在帮扶人员的指点下,曾方元大力发展养蚕和养猪,年收入近两万元。同时,动员儿子儿媳在外面打工挣钱,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现在终于摘掉了“穷帽”。同时,曾方元还通过中、省相关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发展起了林下养殖,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多亏了乡上机关党员干部的结对帮扶,帮助我发展养殖业,现在经济宽裕了,生活改善了,感觉特别幸福。”曾方元说。
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合力村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路难行、水难饮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大龙乡战斗村,大力发展农副产业则成为改变当地农民现状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村民邓培春,看着自己地里挂满果实的农安柚和林下种植的冬瓜即将收获,脸上挂满了笑容。“我们现在就是搞产业,发展龙安柚,种冬瓜种小菜,还在柚子树下搞林下养鸡,又养猪又养蚕,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通过***,乡上、区上给我们送来了信息,送来了技术,送来了点子,我相信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过越好。”战斗村干部许庆林如是说。
广安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认定,全区有贫困村136个、贫困户1.98万户、贫困人口5.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6.9%。去年以来,广安区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按照“统筹城乡、***、连片开发、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各地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区域扶贫与***“双轮驱动”,快速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连片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精准减贫3.12万人,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
新闻推荐
思源巷居民楼公共停车位安装地锁现场。□本报记者周文平文/图“小区公共停车位,原本是居民的公共区域。”7月24日,家住广安城南思源巷91号的市民熊先生拨打本报爆料热线称,他家楼下的公共停车位竟被...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