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婧
“快开学了,你就莫去重庆了,听话!”8月17日临近中午,在广安区悦来镇马忠村,74岁的胡光秀在厨房里烧着灶火,反复叨念着这句话,劝正忙着炒菜的孙女程娟不要再去重庆打工。程娟笑着回答:“奶奶,放心嘛,开学前我就会回来,不得耽搁读书的。”
半个多月前,程娟以506分的高考成绩被绵阳师范大学录取,但高昂的学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犯了难。
程娟14岁那年母亲改嫁他乡,两年后父亲患病身亡,爷爷也相继离世。从此,她和残疾的弟弟程潘便成了孤儿,与年迈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
“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不幸,但是这些年来,社会给予了我们很多关爱,我其实很幸运。”程娟感激地说,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及“蓝天下”等公益组织都对她进行了资助,为她的大学梦插上了翅膀,“我一定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社会!”
命途多舛 姐弟自小成孤儿
“潘娃儿,快回来!”8月17日,记者一走进程娟家,14岁的程潘像风一般跑出家门,躲在家对面的小山坡上,硬是不肯回家。不管程娟和奶奶如何呼唤,他都怔怔地站在烈日底下,默默注视着家里的动静。
“弟弟比我小6岁,没有出过村子,很怕生人。”程娟说,弟弟出生没多久,因为高烧不退,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到大,他也没有念过书,在家里帮奶奶做农活。程娟一边说,一边招呼记者入座。记者环视一周,她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仅有的家电是一台黑白电视机,破旧的堂屋里堆放着一些蔬菜。
“自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家养病,身体很虚弱。”程娟回忆说,那些年,母亲一人在外打工,勉强维持生计。2009年,迫于生活压力,母亲改嫁他乡,此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母亲的消息。两年后,父亲肝病恶化,丢下年幼的姐弟俩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永远闭上了双眼。一年后,爷爷也含泪离开人世。“此后,奶奶便成了我们姐弟唯一的亲人。”
坚强乐观 外出打工挣生活费
今年高考结束后,程娟执意背上行囊,去重庆一家超市做暑假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点、搬运货物。打工之路并非她想象的轻松,有时,她需要一口气搬数十件啤酒,一天下来,手臂异常酸痛。
“刚开始觉得累,但习惯了就好,我现在手臂力量可好着呢!”程娟笑着说,一个月下来,她挣了1600元。
“我知道暑期兼职,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能赚一分就是一分。”程娟告诉记者,她清楚家里的情况,必须自力更生,为家里减轻负担。8月2日,得知自己被绵阳师范大学录取时,她喜极而泣,匆匆赶回家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事项,“等处理完贷款事项后,我准备回重庆继续打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程娟嘴角始终挂着一抹笑容。胡光秀说,孙女一直都爱笑,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从未听见她抱怨,相反,还会安慰老人。孙女总说,生活会好起来的。
社会关爱 女孩终圆大学梦
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时,程娟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共同借款人,但她奶奶超过60岁,且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眼看就要开学,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进度却卡在了这一关键环节。
“好在教科体局的叔叔阿姨们,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我可以继续读大学了。”程娟介绍说,了解到她的特殊情况后,广安区教科体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张泽慧自愿作为她的担保人。同时,市教体局、广安区教科体局的干部职工到她家中,为她送上了6000元助学金,鼓励她继续努力学习,并当场为她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些钱,我会有计划地使用,到学校也会勤工俭学,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
谈到梦想,程娟说,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付出,也是最能回报社会的一个职业,她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市地志办原主任钟再原《追寻小平足迹》成功发行,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和专家也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颇为难得。从2013年《广安日报》开始连载追寻小平足迹的稿件时,我就在阅读。这本书一出来我也迫不...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