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钏
24年,流逝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对纪检监察事业的满腔热血。无数次通宵达旦、调查取证,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广安市首届十佳纪检监察干部等荣誉,是对他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注脚。他,就是华蓥市纪委副书记刘伯平。
面对事业——他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楷模
“我从1991年11月进入华蓥市纪委工作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无愧于群众、组织、内心的成绩。”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刘伯平一头钻进浩瀚书海,2万字的读书笔记,无声记录着他刻苦钻研的日日夜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便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但凡遇到研讨案情,他总能提出一套缜密的突破思路。
刘伯平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近乎到“苛刻”。每工作完一天,他都会在台历上划一个圈。多年来,一本本几乎画满圆圈的台历,记录着他从事纪检工作的心路历程。
面对腐败——他是韧劲十足的刀锋战士
长期的办案经历,锻造出刘伯平一股钢的狠劲、藤的韧劲,一大批违纪违法人员被他成功查办。他个子不高,但多年来,他不惧困难,始终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防线上傲然挺立。
2013年6月,该市禄市镇纪委在查办反映小驴山村干部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案件中,遇到困难进展缓慢。刘伯平主动请缨下村调查,15天便查清案情,相关人员分别受到开除党籍、留党察看处分。
今年3月,一起征地拆迁窝案成为一只“拦路虎”,摆在刘伯平面前。该案涉案人员多金额高、压力大,案件突破进展缓慢。
“那段时间,刘书记没睡一个好觉,我们都劝他注意休息,他却告诉我们,案件没办结,睡不踏实。”曾与他共同办案的同事说。
在案件进行到关键阶段,刘伯平一连多日几乎都在查看笔录、研讨案情中度过。经过精心组织,克难攻坚,涉案6人最终如实交代了违纪违法事实。
面对同事——他是传真功交真心的良师益友
熟悉刘伯平的人都知道,他乐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总是毫无保留。“现在,单位上年轻人多,纪检监察业务又需要不断积累,在一些技巧的把握上,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指条捷径,何乐而不为呢?”刘伯平这样说。
近年来,华蓥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整支队伍年轻有活力,但业务能力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怎样让年轻人在学中干,干中学?”刘伯平一直在思考。2014年初,他提出并实施了委局机关干部结对互学互帮制度,由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分别与年轻干部结成12对对子,实行全程以案代训。他带头结对帮助3名年轻干部,一有工作任务,他总是叫上大家,既听取他们的想法,也分享自己的观点,在碰撞思想火花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
王海燕就是刘伯平结对帮助的一名“学生”,这名2012年底才到纪委工作的“85后”女同志,现已在办案工作中打上了主力。“刚到纪委时,我对各项工作一头雾水,一遇难题便无从下手。刘书记几乎是手把手教我们业务,他所讲的既有规定这种固定的内容,又有灵活的工作技巧,我们很好理解吸收。”王海燕心存感激地说道。
2015年初,在委局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后,刘伯平又认真备课,给单位年轻干部上了一整天的办案业务培训课。
“那次集中学习,刘书记把看家本领都教给了我们,这些经验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市纪委年轻干部赵浩男说道。
刘伯平对年轻干部的工作十分尽心,对他们的生活也很是关心。只要有同事不顺心,他都会找上门,帮大家分忧解愁,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心中有业,他辛勤付出、默默耕耘;心中有责,他知难而上、激浊扬清;心中有爱,他袒露心扉、甘为人师。二十四载反腐路,用心谱写不悔歌。刘伯平,已成为华蓥市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面旗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多年,我对这项事业确实充满感情和热爱。如果组织今后继续需要我,我将争取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朴实的言语,道出了刘伯平由衷的心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全面掌握广安市“六五”普法工作情况,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六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全面落实,近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永恒,副市长、市...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