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朝建 兰建兵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我这个酒厂,尽管才开两年,但窖藏酒已达5万公斤,我的酒的原料主要利用优质山泉水,烤酒原料仅是曲药和粮食,所以口味纯正。”9月25日,见到广罗乡学堂村返乡民工高代培时,他正在给驻村第一书记、区政法委干部祝常清唠嗑。“我打算扩大规模,发动全村老百姓种植红高粱,带领更多群众致富。”
现年49岁的高代培17岁就离开家乡在外闯荡,先后到过湖北武汉、广州深圳等地打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勤奋好学,1994年就考取了施工员证,1996年又参加项目经理培训,获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1999年,33岁的他已经实现人生的原始积累,决定回到广安发展,干的是多年的老本行——建筑,
先后组织劳务承建了金阳花园、万和花园、西溪花园等建设工程。
201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在协兴镇八一村开办了一个酒厂,收入颇丰。2012年底,他在回老家学堂村过年时,听村党支部书记高小兵讲述了一件让他心动的事情:本村有一口井,位于跺子石山下,传说100多年前,到处干旱缺水,这口井成了十里八乡村民的救命水,每天村民排着队挑水,井一直没有停止出水。据说,有一天一大早,村民还看见一个白色的长长的庞然大物在井口喝水,认为是龙在喝水,这口井被后人称为龙井。前不久,村民尹修柏准备用学堂村的这口龙井开发矿泉水,并通过了省级相关部门检测,是优质的山泉水。但由于患病,开发事宜被迫停止。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前来考察,准备投资开发山泉水。
听完介绍,高代培有了利用山泉水烤酒的想法。说干就干,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支部一班人的帮助下,2013年3月,龙井酒厂正式建成。刚开始建酒厂时,当地一些群众不理解,阻力大,乡党委政府、村党支部一班人连日连夜做群众工作;酒厂需要原材料,村党支部就动员当地群众种植红高粱,乡党委政府专门协调农业部门提供了优质高粱种;酒厂需要工人,高代培就在当地招。为了方便酒运输,高代培还拿出资金对村级道路进行了硬化。
“鲜酒不但价格低,口感也不一定好,窖藏酒价格高,口感纯正。”高代培听从烤酒师傅的建议,决定将酒窖藏大部分,小部分供人前来酒厂购买和门市销售。目前,龙井酒厂的酒申请的“禾竹道”注册商标已经获批,工厂正在扩大规模,步入发展快车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琴买完东西后不用掏现金、不用刷卡,拿手机一扫,就可以提着货物走了。这不是好莱坞生活片的场景,这在广安的部分超市和影院里都可以办到。如今,“互联网+”的各种创新型应用,已经深入我们...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