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2011年以来的五年,既是华蓥保持定力、克难攻坚的五年,也是华蓥加快转型、蓄势发力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环境和特大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等重大困难和挑战,该市牢牢把握“拼命赶、加快转”主基调,顽强拼搏,砥砺前行,推动华蓥步入历史最好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产业转型 重构经济版图
2011年以来,华蓥市准确把握该市欠发达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总量不大、产业不强、活力不够”的基本市情,鲜明提出坚持“转型跨越”主题,围绕“工业城、旅游市”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各项事业呈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预计“十二五”期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超过1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5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年均增长超过2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8.6∶65.4∶26。
2011年以来,华蓥市布局形成了东以华蓥山大景区,西以蓥西新城、工业新城,南以对渝合作园区,中以铁路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多点开花、竞相发力,辐射带动全域的“两城四区”六大经济增长极,成为市域经济转型跨越的主要支撑。按照“经略产业高地、打造华蓥数字硅谷”的定位,以建设“三基地两中心”为主抓手,基本形成高度关联、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脊梁、转型支柱,华蓥被纳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四大重点发展区。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要素配套,全面唱响华蓥山旅游品牌。高水平编制完成《华蓥山旅游产业园区创意策划》,修编完成《华蓥山旅游区华蓥市片区总体规划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提档升级华蓥山石林景区,建成全国第三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品牌。
紧紧围绕“特”字做文章,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连片、基础铺垫、新村镶嵌、农旅结合”,全力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强市。五年累计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葡萄、梨、花卉成为华蓥特色农业三张靓丽“名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广安市率先突破万元大关,彻底改变了华蓥“农业小市”的形象地位。
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对滞后的现状,该市抢抓襄渝、兰渝等多条铁路交汇高兴镇的区位优势,从无到有高起点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掀开现代物流发展新篇章;紧随城市拓展步伐,同步推进商贸综合体、大型卖场、特色街区等市场体系建设,累计发展“两上”企业66家,华蓥人气商气不断集聚,以街为市的传统商业格局得以改变。
改善城乡面貌 促进社会进步
2011年以来,华蓥市着力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社会民生持续进步。
该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战略引领,立足工业新城,布局蓥西新城,持续加力城市建设大会战。蓥西新城“四纵四横”大构架基本定格,一大批城市产业项目、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工业新城产业支撑不断增强,生产生活配套日趋完善,华蓥城市呈现蓥西新城、工业新城、老城区品字形发展布局,“其实一条街”的蓥城旧貌实现历史性改变。“十二五”期间,该市城区新拓展面积6.4平方公里,累计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
成功争取S203等两条省道升国道、X167等4条县道升省道,东西环线、仪华路等15个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实施,“一环三纵
五横”公路路网体系逐步形成,市域内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建设投入总量、项目数量均超过“十五”“十一五”总和,打了一场改变华蓥命运的交通“翻身仗”。
同时,该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累计民生支出51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全市减少贫困人口3.1万人,贫困率下降12%,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预计“十二五”末,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分别增长80.8%、97.4%。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实施生态植被恢复与建设、水土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十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乡镇污水处理站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不断夯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苏建明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2015年12月29日下午,肖溪初中校园内飘扬着阵阵喜庆的音乐,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尽情展示着青春的风采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此迎接元旦佳节的到来。记者看...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