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不管做啥,都要在关键技术上占领行业高地”
“我们现在算是‘老江湖\’了。”12月12日,当记者在厂房见到陈世强夸他年轻有为的时候,不曾想他却这样对记者说,“我在社会上已打拼近10年了。”
陈世强和唐江林是两个“90后”农村小伙,几年前在广东务工时敏锐地发现运用广泛、因利润率高被行业内部称为“小型印钞机”的吸塑包装制品,在家乡四川广安却还是一个空白市场。于是,他们于今年4月返乡在华蓥工业新城成立了世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凭着一股拼劲,硬是闯荡出一片“小天地”。
“趁着年轻,一定得出去闯荡一番”
2005年,初中毕业的陈世强抱着能学一门技术的想法来到重庆学修电视机。两年后,陈世强刚刚才学会手艺,却面临师傅由于生病关门歇业的窘境。
“不如你将店盘下来吧!”两年的学徒期,陈世强不仅学精了手艺,也摸透了行业的门道,师傅的一句话让他的心里泛起了涟漪。
陈世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开明的父母不仅没有反对,还非常支持儿子创业,拿出辛辛苦苦攒下的两万元钱帮助儿子盘下店面,陈世强也由此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
2009年,陈世强已攒下了七八万元钱。“这些收入比起那些打工仔一年所挣的钱高很多,已很不错了。”不过陈世强话锋一转,“我却并不甘心,趁着年轻,我一定得出去闯荡一番。”
这一年,18岁的陈世强关掉了自己修电视的店面,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唐江林一道组建了两个工程队,来到贵州六盘水做起了通信施工行业。
“我们每天翻山越岭,布放光缆、架设铁塔……吃的那些苦,简直没法形容,不过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一生都非常难忘的经历,”陈世强回忆说,“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会告诫自己,能比得上那时吃的苦么?”
陈世强和唐江林两人的事业,在2012年迎来了转折。当年,经过朋友的介绍,他俩来到广东江门开始涉足被称为“小型印钞机”的吸塑包装制品行业。经过半年多的学习,陈世强和唐江林完全掌握了行业的相关技术,后来还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公司,凭着过硬的技术硬是在江门吸塑包装制品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虽然在广东江门做得还算顺利,但是陈世强和唐江林们一直融不进当地人的圈子,做的大都是当地行业内别人不想做的活儿。
2014年,他们回家过年考察了一下家乡的吸塑包装制品行业。不考察不知道,一考察吓一跳,他先后了解了广安几个县市区和南充等地,发现该行业居然还是一片空白,这让他们欣喜若狂。
经过多方筹备,陈世强和唐江林回到了家乡华蓥,并于今年4月在工业新城租下七八百平方米厂房成立了世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广安的一家盐皮蛋生产商成为公司的第一个大客户。“刚开始我们上门推介自己的时候,厂家还将信将疑,但是看到我们制作的吸塑制品后就非常满意了,现在已成为我们的长期合作客户了。”陈世强说。
据陈世强介绍,此前本地各企业所用的吸塑包装制品大都在重庆、成都或者沿海等地订货,下了订单要一周至半个月才能收到货,现在客户下了订单,当天就可以制作图纸、模具,第二天就可以将第一批货物送到客户手中,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陈世强还坚持为大客户送货上门,更为客户省去了物流成本,受到客户的好评。
而更让本地企业刮目相看的还是陈世强他们公司的技术优势。
今年,华蓥山领创电子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批日本订单,在对产品要求严格的同时,也对产品包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该公司先后找到重庆以及沿海的多家吸塑制品厂家,他们都表示生产不出来。最后公司负责人找到陈世强,并表示无论产品合不合格,均按成品计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世强接下了订单,刚开始试验产品合格率大约只有10%左右,经过多次改进,产品合格率逐渐提高,四五个月以后产品合格率就稳定在90%左右了,不仅受到国外厂家的好评,许多同行了解到情况后都对陈世强竖起了大拇指。
“预计今年我们公司的产值将超过500万元,不过我们没有理由停下发展的脚步,我们的目标是在川东乃至西南地区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陈世强和唐江林对公司的发展规划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世树周建波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12月11日,记者从广安区住建局获悉,近期,广安区将投资5800万元对环城北路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工期5个多月,主要对道路路面进行黑化,升级改造人行道、绿化、亮化、交...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