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张国盛 本报记者 李倩)12月7日,广安区兴平镇丁坝村采访时,贫困户王加迁家门口的***信息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以往见到的信息卡不同,这张卡上多了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一扫,王加迁家的基本情况、帮扶举措、脱贫信息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得益于我们建立的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广安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工作人员周业林告诉记者,今年7月,广安区积极引入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建立贫困户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
周业林说,为保护贫困群众个人隐私,保障信息安全,“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坚持封闭运行规范管理。数据管理全面由专人管理,对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帮扶信息、脱贫信息等及时更新维护,确保管理规范、运行高效。
建立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可精准管理贫困户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管理效力。然而,二维码管理在农村地区认识度低、知晓率差,如何才能有效推广?“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选取群众基础好、工作易开展的兴平镇龙孔村、丁坝村和龙安乡集中村开展试点。”
据悉,“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试点展开之后,广安区借助平台开展贫困户二次复核、数据比对工作,及时清除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此外,贫困户脱贫计划审核工作也有序进行。根据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的信息,及时监督,促进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个贫困村的试点工作已在10月全面完成。预计今年底,全区其余128个贫困村将全面建成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真正实现贫困户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开华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王丽娜)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每个家长都不忍心让孩子受苦。但为了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不得不“狠心”一把。近日,广安区恒升派出所警方就处理了一起家长忍痛送吸毒儿...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