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晓飞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5月12日,记者在蒲莲乡大岩村小学教学楼看到,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教室里砌砖墙、建灶台。大岩村党支部书记胡利君介绍,该村将废弃的校舍充分利用起来,改造成集中居住点,有效解决了村内6户无房户和危房户的居住难题。
大岩村地处花桥水库库区,是广安区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村。针对村内无房户和危房户的居住难题,该村决定将废弃多年的校舍进行改造,通过“变废为宝”,重新发挥其使用价值。胡利君介绍,如果为6户无房户和危房户择址新建和改建房屋,至少需要资金30万元,但改造原有校舍仅需资金5万余元,既大幅节省了资金,又使闲置资源得到了再利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从4月下旬开始,该村启动改造工程,除原有的两间教师寝室不需要重新改造外,该村将另外两间教室改造成4套住房,每套住房均为两室一厅,面积30平方米。同时,还对教学楼楼顶进行补漏处理,对原来的450平方米泥土操场进行硬化,并建起两处花坛。
胡利君告诉记者,在校舍改造工程尚未进行之前,该村已有1户无房户和1户危房户提前搬进了原有的两间教师寝室内居住。今年3月下旬,该村6组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胡利华回到村里,由于他以前在村里没有住房,曾住过多年的岩洞,胡利君便安排其住进教学楼2楼的一间教师寝室内,并对照明线路、水管进行了修缮,满足基本的居住条件。7组村民杨廷双的儿子在外务工时因车祸受伤,花去医疗费30余万元,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原本打算改造居住了70多年的老房子也成为泡影。看到住在危旧老宅中的杨廷双,胡利君动员其搬进了另一间教师寝室内居住。
记者获悉,该村校舍改造工程将于5月底全部结束,其余4户无房户和危房户6月即可搬进居住,让他们“住有所居”。
新闻推荐
图为近日拍摄的经过高滩园区的渝邻快速通道。本报记者张启富摄□四川日报记者王诗侠刘川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广安为四川唯一川渝合作示范区。2012年,《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