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 甘凤云 兰林前 本报记者 周文平
“当发生溺水事件时,不熟悉水性的人一定不要慌乱,应保持头脑清醒……”4月30日,在前锋区虎城镇紫龙村村委会议室内,来自前锋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正手把手地教村民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
自2013年以来,前锋区红十字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到紫龙村开展2至3次类似的急救、疾病预防等知识技能培训活动。
“这是‘博爱家园\’项目中实施的一个内容。”前锋区红十字会副会长何欣告诉记者,“博爱家园”是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公益项目。2012年3月,经四川省红十字会批准,紫龙村成为广安市唯一一个实施“博爱家园”项目的试点村,项目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出资35万元,主要在紫龙村进
行基层组织建设、投放生计基金,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健康卫生等知识宣传,改善紫龙村公益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好救助基金。
近年来,通过“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紫龙村发生了大变化:常年“雨天泥泞、晴天扬灰”的农村土路变成了4716.8米的水泥道路;“红十字会博爱书屋”“村民避难场所”“休闲活动中心”悄然出现在村民生活中。
“博爱家园”项目落户紫龙村后,按照协议,前锋区红十字会对生计基金实行民主管理,周转使用,一年一回收,第二年再发放给其他村民,以保证项目惠及更多贫困户。
自2014年8月起,前锋区红十字会每年都会将8万元生计基金,投入在紫龙村里有基础、有前景、易增收的两名致富带
头人手中,为他们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提供资金保障,并通过大户带动多户,帮助村民发展种养业。
张孝炳是受益于“博爱家园”项目的村民之一。张孝炳的妻子患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儿子的上学费用和家庭日常开支负担都压在了他一人肩上。2017年9月1日,张孝炳领到生计贷款4万元后,承包了20亩闲置农田做鱼塘,开始了生态养鱼之路。此后,他一边踏实劳动,一边参加前锋区红十字会组织的由区畜牧局、农技中心开展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2017年底,张孝炳的家庭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今年的收入还会翻番,到9月1日还完贷款完全没问题。”张孝炳激动地说。
张孝炳的生活发生转变,让他由一名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凡是前
锋区红十字会在村里组织的活动他必定参加,而且身体力行地号召村民们一同学习。他认为,是区红十字会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是自己的亲人。
在紫龙村,像张孝炳一样对前锋区红十字会充满感情的村民还有很多。无论是应急救护、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知识培训,还是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活动现场总是座无虚席。
“生计基金不仅让村民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看到村里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紫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泽渊高兴地说,“‘博爱家园\’项目就是‘及时雨\’。现在,不仅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幸福指数那是‘蹭蹭蹭\’地往上蹿。”
新闻推荐
连日来,广安、绵阳等地政法部门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层层下发通知等方式,推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入开展。...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