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
《神工意匠》
《乡土情系列》(之一)
《现场》
《传奇的色达》
《神工天巧》
《故居大门》
廖以银在写生。
□本报记者 尹姮
1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源楼的茂林文化艺术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平您好——邓小平生平主题油画展”的醒目字样,这个展厅收藏了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人员创作的以邓小平生平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其中一幅名为《故居陈列馆》的画作,便出自该校教师廖以银之手。
说起廖以银,他不仅是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美术教师,同时也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作品多以油画为主,尤其擅长写实类型,他创作的《传奇的色达》《错落有致》《筑》《神工意匠》等作品先后在中省市画展中参展或获奖,受到广安美术界的关注。
“我很幸运,能将爱好与工作结为一体。”廖以银告诉记者,画画这条路,他走得还算顺利,虽然儿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努力节省生活开支来支持他的爱好。“我老家在广安农村,那时村里根本接触不到画画。小学、初中阶段,我跟随在福建打工的父母在外求学,开始喜欢涂鸦。老师说,画得好的同学放学后可以留下来办黑板报,我觉得十分光荣,便开始了认真画画。”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喜欢的图案和颜色展示出来,是一件快乐又满足的事。”廖以银说,记得中学时的一次美术作业,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画了一幅校园俯瞰图,老师给这幅画打了98分,并在全班点名表扬,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也坚定了他继续画画的决心。
2008年,备战高考的廖以银回到广安,出于对美术的喜爱,他决定报考艺术类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收到了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2013年,廖以银被保送为本校研究生。
从读研究生开始,廖以银的绘画方式慢慢从原来熟悉的水粉、水彩向油画转变。对于他来说,画画要靠感觉,平常看到好的景象,他会拍照保存下来,作为创作素材,所以他的画作题材以山水风光、古老建筑、自然生长的现象居多,他希望用不同的技巧将大自然神奇美丽的一面保存下来,作为对美好时光的献礼。
“我的油画作品《传奇的色达》,是在2015年的旅途中有感而画,倾注了很多心血,当年就在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展出了。”廖以银说,这是他的画作第一次入选省级展览,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讲,是一种激励,更是对自己绘画水平的认可。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展,他也成功加入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2016年,廖以银完成学业,回到家乡广安,成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美术教师,兼任该校茂林文化艺术中心的管理人员。“我喜欢画画,现在教学生画画,把爱好变成工作,并且为之努力、奋斗,是值得我骄傲的事。”实训课上,他总鼓励学生,就像当年老师鼓励他一样。廖以银说,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句话,学生就会坚持一辈子。
参加工作以来,廖以银依然坚持作画,每年都给自己定个目标,要出几幅优秀的作品。于是,约好友写生、看展,就成为他繁忙之余拓宽视野、提升自我的重要渠道。2017年,廖以银得到市上文艺创作项目的支持,积极投身于广安本土油画作品的系列创作中。他常常行走在广安的大街小巷,仔细观察这座养育他的城市,笔触涉及城市风貌和乡土风情。2019年12月,他的作品《神工意匠》入选“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四川省优秀作品展”,他将其视为对他近阶段创作的检验。
廖以银说,学艺这一路走来,虽然很艰辛,但他能从绘画中做最真实的自己,找到生命的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生命不息,绘画不止。就像我给自己的毕业作品集取名《生命不息》一样,我也要一直学到老、画到老。”
(本版美术作品由廖以银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广安讯(黄辉康建林记者余萍)1月13日,记者从广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获悉,由于广安“规定...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