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道柱 刘林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许婷
从铮铮铁骨的退伍军人,到柔情似水的“护花使者”;从漂泊异乡的商海浮沉,到重回故里的艰苦创业,他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这片他热爱的土地,用辛勤汗水浇灌着他梦中的“花海”。他吃苦耐劳,无畏奋斗,坚守信念,不轻言弃。他,就是广安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川省广安自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安区大龙镇自力村大地花谷项目负责人刘克林。
看百态,尝苦辣,丰富又精彩的前半生。如果说军旅生活铸造了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那自身的坚毅与敢拼敢干的奋发精神,便是他走向成功和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坚毅勇敢从军旅
敢想敢拼筑未来
1984年10月,18岁的刘克林应征入伍,到云南当兵,在部队,他刻苦训练,表现优异。1987年10月,在前线,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9年12月,刘克林退伍回到家乡广安区官盛镇云峰村。当时,正值外出务工的潮流,踌躇满志的他也决定自主创业,闯出一片天,几十年的重庆打拼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刘克林刚去重庆的时候,卖过水果,卖过花……用他的话说就是什么活都干过。然而在众多的生意里面,唯独“卖花”成了他做得最长久的一份事业。“最开始是自己从重庆背着花坐火车到成都去卖,一来一往,接触到的人多了,圈子越来越大,销路渐渐也就宽了。”基于一个朋友的建议,刘克林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最开始的承包1亩、3亩、8亩,几十亩,到现在的上千亩,都是我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刘克林感慨地说道。
潜心学习苦钻研
几经风雨得“真经”
通过不断地钻研学习和日积月累,刘克林的园林景观工艺技术越来越好,在业界也有了些名气。
2006年,刘克林成立了重庆市巴南区林红园艺场。当时正赶上“带头致富”的大潮,政府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发动企业带头致富。而他也有幸参加了培训,并且获得了“农村经济人”证书。就在那时,他带动巴南区黄桷垭街道南山镇的老百姓销售苗木,解决了当地花农的苗木滞销难题。同时,他还主动向花农们提供技术支持,引进苗木新品种,帮助指导他们培植出更健康优质的花卉苗木。
2009年,刘克林在重庆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重庆恩希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绿化林木的施工和种植。但好景不长,公司运行并不如期望的顺利,金融危机、房地产紧张等问题使公司陷入困境,资金紧缺,家人不理解……刘克林顶着巨大压力,咬牙向前。他坚信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恰逢国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共赢的系列政策出台,他铆足干劲,想办法找出路。2015年,重庆恩希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与重庆尚耀美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合并,经营走上正轨。
几经风雨,阅历无数,这都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园林景观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能从容应对商业风险,抓住发展机遇。
初衷不改意更坚
实干来把事业护
一次偶然回老家广安区的际遇,让刘克林萌生了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想法,发展事业的同时也能带领家乡人民一起过上好日子。
说干就干,2016年,他回到广安,在广安区大龙镇自力村、更生村租赁了两三百亩地,凭着纯熟的园林景观工艺技术,种起了花卉苗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广安区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刘克林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至3000余亩,以苗圃为基础,建设农业观光园,发展农旅结合产业,并于当年成立了广安自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地花谷也应运而生。
然而在建设初期,却几经波折,土地、管理、资金、用工等困难接踵而至,但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蓝图里的“花海”变成了现实,那句“要带领家乡人民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也在逐步实现。当前,大地花谷带动了当地上百人就业,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农旅产业欣欣向荣,美丽乡村得到体现,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
“努力将大地花谷打造成广安的靓丽名片。”据刘克林介绍,2018年,他们一家从重庆搬回了广安,目的就是要重点经营打造大地花谷,把这个他一手呵护成长起来的“花海”当成毕生事业来守护。目前,大地花谷已发展成一个集花卉、茶楼、餐饮、烧烤、垂钓、水上游戏、露营等项目于一体的生态农旅项目,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2019年他因为成绩突出,被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看着眼前这片“大地花谷”,不禁感叹它的美,也不禁被刘克林那能干敢拼的军人毅气,呵护苗木的坚韧柔情,以及他衷于初心,执着追梦的顽强精神所折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友华贺金梅前锋记者站兰林前)按照广安市2020春季开学工作安排,第一批次高三年级4月1日开学,其他各个年级将陆续错峰...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