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林
广安市2020年预算报告提出,贯彻以收定支、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政府过更加艰难日子,财政投向更聚焦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保民生、促发展,把钱花在最该花而且能够见效益的地方。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份报告彰显了政府为民谋利的初心,“数”“字”之间写满了民生福祉,一篇一页谋划了发展大局。
各级政府压减不必要开支带头过紧日子
报告提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从紧编制支出预算,严控部门预算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临聘人员等支出;对不该安排的支出和可干可不干的项目,一律不列入预算。
“政府对自己‘抠’,愿意把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和发展上来,这是践行为民谋利的初心。”市人大代表、广安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全洲说,政府的“紧日子”才是正常日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政府过“紧日子”,一方面在于压减开支,另一方面主动降税降费,为企业发展减压力、添活力。报告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财政奖补、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延迟纳税、缓缴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等系列帮扶措施,有力对冲疫情影响。
如何把政府的“紧日子”压紧?市人大代表苏睿建议,要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科学性、精准性,对刚性支出、民生保障支出精准测算、全力保障,对非必要类项目支出,加强执行监督,坚决防止超预算执行现象发生。同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绩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精打细算拿出来的钱,今年会重点花在哪些地方呢?“把更多的钱花在改善民生上,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用裕民,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市财政局局长屠明春说,2020年预算编制遵循的要求就是将节省的资金投向惠民生、补短板的急需领域。
这些急需领域是什么?例如,加大重大疫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传染病医院、临时隔离设施及医疗废物处置等项目投入,推进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增加优质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织密织牢民生网。
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今年广安将65%以上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续建公办幼儿园52所,新开工公办幼儿园48所,建成投用40所、累计达到100所;加快市妇女儿童医院等14个项目建设,今年新建产科单间58间;抓住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机遇,探索用机构养老理念来办居家和社区养老……
去年,全市投入63.59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仅公办幼儿园一项,就建成投用60所,新增学位2.1万个。“让80%以上的孩子读上公办幼儿园,这一目标越来越近。”市人大代表游中庆说,本届政府对于民生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大,把更多的资金倾斜用于普惠性民生工程,广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用更加精准的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支出结构,让财政资金使用更精准正是预算编制的特点之一。报告提出,按照“保重点、压一般、优结构”的要求,统筹财政资金,集中财力保障市委确立的重点工作,用更加精准的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重点,市级财政保的是这些方面: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投入3.63亿元;支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投入1.74亿元;支持产业发展投入2.64亿元;支持打好交通硬仗投入1.24亿元;改善城乡面貌和居住环境投入5.63亿元……
“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年复一年为广安高质量发展聚能量。”市人大代表廖爱明认为,今年的财政工作思路,对支持产业发展更聚焦、更精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有助于一系列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为广安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强劲的引擎。
市人大代表黄志标、市政协委员黎红表示,从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报告来看,财政支出更加聚焦于能够为广安长远发展添动力的地方。例如,支持全面打响交通硬仗,推动机场、高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将更加凸显广安区位优势,有利于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抢占先机。
新闻推荐
抓机遇 识大局 扛责任 发展有信心 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团讨论侧记
代表团在审查大会报告。本报记者曾诚张启富摄□本报采访组话成就、谈发展,鼓干劲、献良策……句句声声,倾注着对广安美好未...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