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获国务院通过,中国教育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愿将自己在实践中的粗浅思考与同行们交流。
首先,必须注重更新教师观念。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益,提升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思想的解放,即观念的更新。在传统教学观念下,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充分扮演好配角。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认同,对老师采取的手段是否有兴趣,都要无条件的在形式上积极配合和响应。其结果,课堂教学虽然“演出成功”,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个体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不能只习惯于注重知识本身却忽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培养,不能只习惯纯理论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业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思想、行为、觉悟的培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往往是一种论证式的教学,教师先将书本中的观点教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应用论证。这就难免有“教教科书”的嫌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受到一种无形的限制,教师始终在诱导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思路上靠,往书本上的结论上靠。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教师应通过有效途径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己去判断与探讨,经过分析与综合,最后自己得出或认同书本中的观点,“只有探究了才会真正明白了”。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而言,是“用教科书教”,而不再是“教教科书”,教师关注的不再是知识本身;对学生而言,则是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第三,必须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可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讲的多,学生问得少甚至没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难教难学”的尴尬。要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有效促使学生思考和发现,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如一个案例、一则信息、一张图片等等,都可以成为问题之源;同时要善于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比如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见解,有些是合理的,也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假如对其嘲笑或者置之不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淡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
总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对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都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岳池县白庙小学 李毓翠)
新闻推荐
7月8日傍晚,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的农民在栽有向日葵的田坎上除草。今夏,岳池县在石垭、九龙、朝阳等乡镇利用闲置田坎,种植了9800余亩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油性向日葵,不仅增加了农民...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