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再造绿色 美丽四川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3-12 13:55   https://www.yybnet.net/

蜀之美,美在波澜雄壮,幅员48.6万平方公里,海拔纵跨7000米,群山争雄、江河奔流;蜀之魅,则在生机无限,境内森林面积1703.74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35.5%,绿化覆盖率达64.5%,均居于全国前列。

无山河,不显其壮丽雄伟;无草木,不显其锦绣生机。有了绿色打底,生态四川方显勃勃生机,美丽四川才实至名归。

绿色,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脚步,从未退出人类的视野,反而愈显珍贵。代表着生命的绿色,给我们带来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是干净的颜色,是纯粹的颜色。

我们以全省四个典型县市为例,管中窥豹,在这个典型的市县,绿色带来的,是民众健康和生态屏障,是荣誉与自豪,是绿色的GDP。

□本版撰文 王成栋

社会效益·绿环绕城

广安,“红色林城”成最佳名片

“我们的理念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让市民在森林中行走,在城市中生活。”广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广安有这样的底气,去年9月24日,在南京召开的2013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历经四年的努力,广安被授予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广安是著名的华蓥山游击队所在地,历史上人文底蕴深厚。

如何给红的历史配上绿的底色,让广安成为“红色林城”?

一个生物,由无数细胞组成,一个地区,一座森林之城,有无数的“绿色细胞”。广安“森林城市”的称号,就是由无数的“绿色细胞”组成的。

广安、华蓥先后荣获“四川省森林城市”称号,武胜县、邻水县和岳池县获得“四川绿化模范县”称号,29个村获得“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称号;市级森林公园、社区、小区、校园、村庄146个;绿色小区304个,面积1033.8公顷。

如今,广安拥有森林面积285.4万亩,森林覆盖率38%;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2694.8公顷、绿地率34.8%;绿化覆盖面积3239.6公顷,绿化覆盖率41.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街道树冠覆盖率29%。

这些“绿色细胞”渗入城市的骨髓,改变着城市的气质。它们连接在一起,改变着广安的形象。在深挖小平故里、华蓥山和嘉陵江流域等红色内涵,打造生态建设与地域特色相融合的“红色林城”等背后,绿色的影子随处可见,华蓥山游击队的旧址,如今已是国家森林公园,岳池川东农家文化生态园、嘉陵江百里生态文化长廊,无一不是绿色生态助威。

丰富森林文化,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我们市的每一棵古树,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这些名片,都是老百姓给做好的;我们的市树市花,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有40多万人参与啊!”广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兴奋不已,因为,绿色生态的人文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个广安人的心中。

“森林进城、绿环绕城、绿带穿城”,这就是如今的广安。

生态效益·绿色活城

德阳,从工业基地变成观鸟胜地

“人为灵,鸟为半灵。”一座城市的生态如何,鸟类有着自己的答案。

提起德阳,印入脑海中的,是著名的“古蜀之源、重装之都”。而如今,德阳则有了新的标签,“森林城市”、“观鸟胜地”……在这里,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交融,实现了一座城的绿色之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工业基地到观鸟胜地,德阳花了十年功夫。

2004年,德阳开始实施“城市森林工程”,从那时起“森林城市”成为德阳的追求。也就是从这一年,德阳市每年划拨出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城市森林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东山片区防护林带和旌湖两岸风景林带。至今,仅东山林带累计投资就已达1540万元,实施景观林新造和改造857公顷。

“‘城市森林工程\’为德阳未来的城市生态发展,打下了基础。”德阳市林业局负责人坦言。十年间,德阳在主城区累计划拨2000余亩城市用地用以城市的绿化造林。

2011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路,重点推进城市绿化、公路水系绿化和平原四旁绿化三大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23亿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361.81公顷。

现在,德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34平方米,绿化用地率35.8%;城市规划区绿化覆盖率39.2%;市辖区旌阳区全域林木覆盖率达到33.6%。今年3月,德阳被认定为省森林城市。

如今,德阳市区中心的旌湖已成为“鸟的天堂”,红嘴鸥等水鸟定期来这里越冬,且数量逐年增多。据统计,德阳市境内有野生鸟类260余种,在市区可见的野生鸟类超过200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只生活在无污染的林区溪流中,全球仅存1000只左右,而今却时常出现在德阳上空。

曾在BBC广播公司工作了20年的英国明星主持人奈杰尔·马文曾用生硬的汉语说:“德阳真漂亮!”

经济效益·绿色富农

仁寿,贫困户靠种树致富

“森林看得见、摸不着、用不上”、“绿色银行难富民”,长久以来,林业如何促农增收,始终是个难题。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

仁寿县金凤乡前峰村给出答案——探索以产村相融互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具体而言,就是依托丰厚的林业资源,以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实现“以绿致富”。

2012年,眉山市仁寿县有3个村被省绿委会命名为“四川省绿化示范村”。而前峰村这个偏远贫困山区村榜上有名,令人瞠目。

前峰村隶属原金凤乡,10年前,当地有“有女不嫁金凤、讨口不进前峰”的顺口溜,水土流失严重的前峰村四分之三的村民靠国家救济。

短短几年,居然成为富裕之村,秘诀是1100多农民靠造林绿化,增加了收入,走上富裕道路。如今,全村累计造林4900多亩,人均4.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4%。

“要想富,先种树。”种树之后该如何致富?村里请来了专家,制定了“长短结合、林下种养”的思路,“长短结合”就是长期生态林和短期速生经济林分开,同时在经济林幼苗期发展林下种养业。根据测算,发展林下种养业,一亩林地年产值超过万元;而过去,一亩地所产苞谷不过600斤,产值不过700元。

巨大的落差刺激了村民发展林下种养业的热情。如今,全村仅林下家禽家畜养殖年产值达380万元,光这一项就增加人均收入2000多元。

在前峰村3社,有一个叫李平的村民10多年前以砍树谋生,而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树大王”。他承包村民土地造林,并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与村民合作造林,共造林1183亩,如今他通过林权转让和林下种养等方式,年收入超过20万元,早已扔掉“贫困户”的帽子。“养鸡子,种笋子,一亩地搞得好一年就收入一万多元,过去种包谷,一亩地也就收入七百元。”

山绿了,水清了,“金凤凰”也飞来了,凭借丰厚的绿色资源,前峰村在去年成功签下一笔30亿元的大单,休闲旅游养生园项目即将落户。

前峰村的未来必将是绿色的、美丽的,更是富裕的!

新闻推荐

街头开展信访法规宣传 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

本报讯(周子琪记者陈松)4月29日上午,省信访局依法治省宣传活动在成都商业街开展,省信访局工作人员和律师、公证人员现场接待群众来访,为群众解答政策、提供法律咨询,宣传信访法规。“老人家,国家出台新...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造绿色 美丽四川)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