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加大建设力度,农村公路里程数不断刷出新高,一边是缺乏管护,建得快的同时“烂”得也快——
4月9日一大早,岳池县石垭镇雨台村村支书李中成带领4名村道养护人员清扫该村9.6公里的村道。
除了清扫马路外,他们还要检查路面是否平整。这样的清扫巡检,每天至少两次。同时,他们还要定期清疏路沟、涵洞和割除路肩杂草,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雨台村村道还是有人建没人养,晴通雨不通的状态。变化源于广安市农村公路养护的新实践——政府为农村公路“买”健康。今年广安将县乡道日常养护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村道按不低于每年每公里1500元的标准补助,着力破解农村公路有人建没人养状况。
□胡文 本报记者 陈君
“失管失养”
农村公路遇“肠梗阻”
4月9日中午,李中成特地带记者到8组的泥结碎石路体验了一回。
汽车刚驶上泥结碎石路,车身就剧烈颠簸起来。公路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破损非常严重,一不小心“砰”的一声,底盘就被剐了。公路两旁,堆满了村民建房的砖石、沙子,本来就窄的路面被占去了三分之一。李中成说,公路上最怕堆杂物,下雨时水流不出去渗入地基,车一轧路面就烂了。
不到1.5公里的路,记者的车足足开了10分钟。“要是遇到雨天,车子根本无法开。”李中成告诉记者。
据了解,以前广安农村公路养护一直是县道县养、乡道乡(镇)养、村道村养。“9.6公里村道,一年下来,日常养护费最少也要5000元。李中成坦言,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
事实上,雨台村的窘境在广安并非个例。广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晓明介绍,该市9732公里农村公路中,有近3000公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路面破损、路基沉降、安保设施缺乏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少数新建农村公路也因养护不到位已出现早期破损。
症结何在?“养护经费难落实是主要原因。”王晓明坦言,按照中央、省要求,各区市县政府每年应将中央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县道不低于7000元/公里、乡道不低于3500元/公里、村道不低于1000元/公里的标准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不足部分由本级财政预算全额解决,“各区市县在财力紧张的状况下,都很难落实。”“此外,管理养护力量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王晓明说。
政府“买单”
让农村公路通起来
今年,广安将县乡道日常养护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外,不足部分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或吸纳社会资金解决。
然而,各区市县在财力紧张的状况下,养护资金能否真正拨付到位呢?“肯定能,毕竟养护一条路比新修一条路省钱得多。”王晓明算账:新修一条四级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60万元,而养护1公里平均每年仅需3000元左右。如果不养护,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如果管理养护得好,使用寿命可延长至10年左右。
广安还规定,对工作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疏于管养或其他不作为行为,以及发生农村公路安全责任事故的,将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责。
而在养护质量方面,“我们将采取路效挂钩办法,养护员能拿多少养护费,完全取决于所养护公路的里程和质量。”王晓明透露。
事实上,此前武胜县已率先进行政府为农村公路“买”健康的探索。从2008年开始,武胜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4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的损坏修复和日常养护。2008年以来,武胜县县、乡道的好路率始终保持在78%以上,村道全部实现了晴雨通车。
新闻推荐
□杨国庆“赵梅,60元。”贡井区白庙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群英照着名单,一一念出退款人姓名和退款金额,并将现金退还到低保户手里。近日,白庙镇组织石岭村上百名村民代表、低保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