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泉水 建平
4月20日,星期日。早上9点,位于岳池县乔家镇的台湾牛奶草莓体验园刚开园,就挤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100元一公斤,全程按绿色食品标准种植,采摘后不用清洗即可直接食用。
坐碰碰车、乘太空飞船……与体验园仅一墙之隔的岳池县三安鑫旺旅游公司游乐园里,同样是人山人海。家住岳池县城的王德富今年已是第三次带家人到这里度周末了,“既吃得放心,又玩得开心,我们当然乐意来!”
让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联动的“粘合剂”,是一家全新的农业联合体——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从‘合作社\’到‘联合社\’,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是现代农业的一次全新实践。”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周文利说。
单打独斗
合作社急需“变身”
4月20日下午3点,记者见到岳池县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老板杨文柱时,他正在地里为茄子增施磷钾肥,“现在已进入高温多雨时节,茄子最易得绵疫病,追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杨文柱在乔家镇种了20多年的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菜能手。对自己的种菜技术,他一直十分自信:“去年种了80多亩青菜,平均亩产在万斤以上,高出周边同行近千斤。”
“销路好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文柱的脸立刻“晴转多云”。“难销得很!前年青菜价格高,去年大家都‘一窝蜂\’跟着种,产量严重供大于求;而菜商往往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一拥而上,不好的时候则马上退出。”杨文柱说,400吨青菜,他自己卖出去的还不到100吨。
在岳池县,受困于“销售难”的并不仅“益民”一家。“全县30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都不同程度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岳池县农业局局长何朝晖坦言,合作社大都是单打独斗式经营,既要管生产又要管销售,精力和规模都有限,难于有效对接大市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到最后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
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该县的“老典型”,曾创下亩产值六、七万元的奇迹,其“银特牌”优质特色蔬菜在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展品”。尽管“三安”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端蔬菜,但同样没走出“销售难”的怪圈。
“合作社要进入超市,必须达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供应规模化,且能常年性多品种供应。”何朝晖告诉记者,果蔬要直供沃尔玛,每一级别的果蔬规格都必须精确到毫米,同一区域品牌必须能提供系列产品,且基地总面积必须达到1000亩以上。
“前两项‘三安\’达到都没问题,但规模却一直是‘三安\’难以解决的硬伤。”何超晖坦言,超市进不去,农贸市场销量又有限,实在没办法最后只能搞硬性配送,“每个公务员每年交500元,不管你爱不爱吃,反正定时送到家里。”
除了“销售难”外,合作社还面临着资金匮乏、生产设施不配套、产业链条短等难题。
岳池常年夏旱秋涝,农业收成常常得“看老天爷脸色”。2007年,一场冰雹让瓜满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老板李桂明的几十亩露天西瓜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些年来,“吃了苦头”的李桂明做梦都想搞大棚,但动辄近百万元的高投入让他望而却步。
“合作社一旦经营不善,很容易产生合而不作、套取补贴等问题。”何朝晖表示,这不仅让政府补贴资金打了水漂,入社及流转土地农户也会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强强联合
联合社“应运而生”
2012年3月25日,广安市首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该联合社由岳池县境内的三安蔬菜、富民植保、利农农机等7家农业合作社自愿组成,注册资金900万元,经营面积5000亩,连接社员1864户。
加入联合社的“门槛”可不低:入社前,每户成员社需缴纳2万元的保证金;入社后,还要与联合社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两次抽检不合格就要被强制退社;此外,规模种植面积50亩以上也是一条硬杠杠。“如果说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农民抱团取暖,那么联合社则可以看做是合作社间的强强联合。”何朝晖认为,这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干大事。“联合社跟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大一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据周文利介绍,联合社主要负责产前、产后服务,各成员社则负责具体的生产环节。
生产前,由联合社统一租赁土地、承接订单、物资供应;生产中,统一提供技术、机械、产品安全、“两新”示范和代贮代销服务;各成员社所产农产品由联合社按订单收购,“统一品牌、统一编码、统一标准”包装后再统一销售。各成员社从联合社租赁土地,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社规范化生产,上交完订单后剩余产品再分点销售,避免了吃“大锅饭”。
而产业链条短、产业横向度低一直是规模偏小、资金匮乏的合作社始终无法逾越的坎,联合社如何破解?
“一纵一横”新机制成为抓手——纵深拓展产业链,产业横向发展。周文利告诉记者,联合社不仅新建有5000吨贮藏能力的蔬菜气调保鲜库,还新引进了一家年加工蔬菜1万吨的泡菜加工厂,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此外,随着三安鑫旺旅游公司在去年底投入营运,产业横向联动也成功实现“零”的突破。
为确保成员户增产又增收,联合社还创新设计了“一分一返”的分配新机制。“分”即一次分红,联合社定期将获利的60%用于各成员户分红,剩余40%归于风险金、公益金、公积金,用于调节价格波动、开展学习培训、扩大生产经营等;“返”即二次返利,分红资金的40%严格按照产品交易量比例进行再分配,剩余60%按照股价平均分配,有效链接了各成员户。
“这相当于给成员户上了‘双保险\’。”周文利说。
效益倍增
参与各方都说好
4月20日整整一个下午,记者都在杨文柱的蔬菜基地里“打圈圈”,却始终没有找到一颗没卖掉的青菜,“明明只卖了不到100吨,剩下的300吨都到哪里去了?”
“早就卖完了!”面对记者的疑惑,杨文柱扳起指头算了一笔销售账:联合社订单收购了100吨,同属联合社的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又帮忙销了200吨,哪里还有剩的?
“联合社实现各合作社市场渠道的共享,解决了单一合作社市场对接难的问题;而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个鼻孔出气\’的联合社也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发言权。”杨文柱告诉记者,尽管去年青菜烂市,但他家的青菜仍卖到了300元一吨的好价格。
“加入联合社后,种瓜的成本比以前降低了不少。”李桂明特地举了个例子:以前单独从厂家购买化肥,一次最多几十吨,单子小,议价空间也小,由不得你挑肥拣瘦。现在联合社出面,一次购进几百吨,农资产品平均比以前便宜了20%左右,“仅化肥这一项,一年就能节省好几千元。”
而最让李桂明高兴的是,通过返租联合社的大棚,他家的西瓜全部从露天“搬进”了大棚。从几十亩到现在的110亩,短短两年,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的李桂明就将种植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成立联合社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炎告诉记者,过去每个合作社都有一个或多个商标,品牌倒是多,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现在联合社统一使用“银特牌”商标,全部实行无公害认证,并可进行二维码溯源,市场认可度大大提高。“同样一亩青椒,现在每年就能多卖500元。”
而“一分一返”的分配新机制,也着着实实鼓起了成员户的腰包。前不久刚出炉的《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3年年度统计报表》显示:2013年,联合社实现总收入5219.2万元,所属成员户户均纯收入高达2.8万元。
“联合社成立两年,已有两家合作社和3户种植大户新加入进来,种植面积扩大了500多亩。”何朝晖认为,联合社让参与各方均有长远利益可图,资源配置能够共享,这就为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纯市场的选择。
新闻推荐
12月上旬,岳池县花板乡梓桐庙村“第一书记”黄大全为该村30余名党员上党课,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村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刘善勇摄影报道)...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